温县人民政府 WWW.WENXIAN.GOV.CN
繁体 | 简体 | 进入关怀版 | 无障碍
关于温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温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wenxian.gov.cn 发布日期:2012-03-12 10:06
分享到:

关于温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
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3月8日在温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褚振中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县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1年财政预算方案,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52920万元,实际完成60445万元,占年预算114.2%,增长25.6%。
    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066万元,占年预算100.9%,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581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3%;非税收入完成15485万元,增长46.2%。
    2.基金收入完成22379万元,占年预算147.1%,增长61.9%。
    (二)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县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1年财政预算方案,全县财政支出预算为85306万元,实际完成156705万元,占年预算183.7%(超预算支出,主要是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形成,下同)。
    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5570万元,占年预算170.3%。分项完成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1894万元,占年预算134.9%。
    (2)公共安全支出完成6994万元,占年预算194.6%。
    (3)教育支出完成25673万元,占年预算182.9%。
    (4)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952万元,占年预算177.8%。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3042万元,占年预算181%。
    (6)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6411万元,占年预算171.6%。
    (7)环境保护和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5113万元,占年预算167.3%。
    (8)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2975万元,占年预算236.9%。
    (9)交通运输、采掘电力和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完成9317万元,占年预算177.5%。
    (10)其他支出完成2199万元,占年预算108.1%。
    2.基金支出完成41135万元,占年预算235.6%。
    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结果:财力收入总计16012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445万元,税收返还3219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88224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700万元,调入资金4000万元,上年基金结转2251万元,上年结余287万元。扣除体制上解、专项上解3355万元后,全县可用财力156771万元。2011年全县财政支出156705万元,收支相抵后,滚存结余58万元,基金结转下年8万元。
    综合分析去年的预算执行情况,由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全县上下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县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收入征管,圆满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我们在收入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善了收入目标考核办法,按月考核,按季通报,调动了乡镇和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建立了协税护税组织,加强了征管力量,强化了零散税源的管理;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整治和非税收入检查,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土地出让收入收缴程序,做到了应收尽收,保证了全年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6户企业办理出口退税269万元,为7户企业办理再生资源退税228万元,为20家福利企业办理增值税退税1236万元,为9户企业落实税收返还资金1241万元。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拨付资金3703万元,实施了鑫源路东延、阳光大道、中业大道、子夏大街南延、新蟒河滨河路以及中福路绿化、路灯、管网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集聚区的承载能力。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拨付招商引资奖励资金及土地优惠扶持资金642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争取担保体系建设补助资金600万元,增加了财源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以担保公司为载体,为14家企业担保贷款2960万元。加大财政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投入资金2400万元,支持企业技术研发、院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三)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核实对象、张榜公示、专户管理和一折通发放等措施,为全县8.7万户农民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3687万元,及时兑付良种补贴388万元,为1.6万户农民兑付农业保险补贴73.9万元,为2014个养殖户发放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69.2万元,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植养殖积极性。发放退耕还林补贴资金159万元,兑现生态林补贴资金222万元,加快了林业生态县的建设步伐。为全县1371名职高学生发放了职教助学金103万元,为全县3286名高中学生发放了普高助学金241万元,拨付“两免一补”资金4268万元,为全县5万名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2368名贫困寄宿生发放了生活补助,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兑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4105万元,增强了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1.4万名群众发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贴资金827万元,促进了移民村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稳定。发放石油价格补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贴、廉租住房补贴等其他各项惠民补贴资金1096万元,使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四)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全面完成了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任务,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新争取资金1983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投入资金2249万元,确保蚰蜒河小流域治理、老蟒河拓宽改造等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抗旱救灾工作的扎实开展。投入资金131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规模化种植养殖、粮食高产创建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推广。投入资金515万元,着力解决11500名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资金266万元,保证了大学生村官工资及三金的及时发放;投入资金1023万元,提高了村干部报酬,落实了离任村支部书记待遇,建立了村级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的社会稳定。
    (五)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
    一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筹措资金12080万元,积极推进一中新校区、职教中心新校区、第三实验中小学建设进度,保证四所学校顺利建成投用,实现了秋季按时招生。实施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新建及改造校舍面积26674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筹措资金591万元,实施了义务教育“班班通”工程,对32所学校258个教室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了教育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拨付资金2276万元,保证了县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如期完工;拨付资金7533万元,为37.66万名农民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拨付资金540万元,为2万名城镇居民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拨付资金1445万元,开展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基本药物零差价补偿机制,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医药负担,保证了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增拨小额担保贷款基金200万元,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规模,发放财政贴息小额贷款4280万元;拨付劳动力技能培训资金255万元,为5960名农村劳动力和630名创业人员提供培训补贴;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722万元,扶持181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拨付资金2048万元,使16935名城乡困难群众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拨付资金170万元,为624名五保户发放供养金;拨付资金339万元,对1810名重点优抚对象和城乡困难群众进行医疗救助;拨付资金843万元,及时为1664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贴,使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四是加大对公共安全的投入。拨付资金336万元,购置瘦肉精检测仪器设备,健全监管体系,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拨付资金2800万元,对城区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公检法司部门采购了一大批政法装备,增加了办案经费,提高了我县政法队伍快速反映能力和技术侦察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温县”建设活动的开展。五是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拨付资金3909万元,用于子夏大街后期工程建设;拨付资金6232万元,推进黄河路向东延伸工程;拨付资金1721万元,实施滨河公园河道开挖和景观建设工程;拨付资金1538万元,用于建兴大街、工贸街拆迁改造;筹措资金6344万元,加快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进度;拨付资金1709万元,用于太极拳开发和陈家沟景区建设;拨付资金1688万元,用于城市规划设计、城区道路整治、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
    (六)深化改革,财政管理更加规范
    一是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地测算、核定各预算单位的收支项目,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认真搞好住房公积金的测算、归集和缴存工作,全年公积金缴存金额达802万元,为全县财政供养人员落实了住房公积金政策。三是提高财政供养人员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水平。从2011年7月份起,机关公务员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月人均提高200元,其他事业单位人员月人均提高350元,在增加财政供养人员收入水平的同时,规范了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了全县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争取上级奖补资金770万元,惠及168个行政村,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农民筹资筹劳为主体,以社会捐资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新机制。五是积极推进和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取消了会计集中核算,恢复了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建立了“收入在国库、支付在中心、核算在单位、管理在财政”的运作模式,规范了资金支付程序,强化了预算执行监督管理。六是以资金安全为重点,清理整顿银行账户,不断扩大财政资金直接支付范围,建立完善资金监督管理运行机制。七是全面实施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制度。审查完成政府投资项目154个,审减金额7325万元,审减率18.88%,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过去的一年,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县乡债务包袱沉重,偿债压力大,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将长期影响财政的正常运行。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今后的财政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2年财政收入预算(草案)
    根据今年的经济财政形势,全县地方财政收入拟定为75433万元,增长24.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2012年起,原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拟定为42810万元,增长12.5%,其中:税收收入24841万元,增长10%;非税收入17969万元,增长16%。基金收入拟定为32623万元,增长45.8%。
    (二)2012年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根据2012年财力状况和财政支出需求,全县地方财政支出预算拟定为116179万元,增长36.2%。
    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2012年起,原一般预算支出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拟定为83276万元,增长22.7%。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305万元,增长19%。
    公共安全支出4518万元,增长25.7%。
    教育支出18985万元,增长35.3%。
    科学技术支出1160万元,增长5.6%。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38万元,增长39.1%。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613万元,增长53.4%。
    环境保护和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25万元,增长6.7%。
    农林水事务支出7796万元,增长42.3%。
    交通运输、采掘电力和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064万元,增长7.8%。
    其他支出2072万元,增长1.9%。
    2.基金支出拟定为32903万元,增长88.4%。
    2012年全县财政预算预计执行结果:财力总收入11987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433万元,税收返还3291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41088万元,上年结转基金支出8万元,上年结余58万元。扣除上解支出3677万元,可用财力为116201万元,支出预算116179万元,预计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努力做好2012年各项财政工作
    我们将按照本次人代会审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突出民生,完善管理,务实进取,不断研究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经济,培植壮大财源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新蟒河滨河路、鑫源路东延慢车道及配套设施、中福路东延和四条纵路等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不断改善产业集聚区的基础条件,提升集聚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认真落实产业集聚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鼓励新上项目。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优先向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和项目倾斜,引导资源配置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挥担保公司融资担保作用,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认真落实中小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研发、节能减排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和规模扩张,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二)强化收入征管,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积极开展税源普查,加强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征管,特别是加强对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保证税收及时入库。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组织作用,加强零散税源的征管,防止税收跑冒滴漏。加强和规范土地出让收入和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收缴管理,防止收入流失。科学划分税收级次,规范财税秩序。进一步完善收入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和征收机关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三)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按照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统筹兼顾,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财政供养人员津贴补贴标准和工资水平,不断加大对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认真做好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争取和项目实施工作,高标准完成今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任务。认真做好现代农业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工作,确保年底前圆满完成荣蚰河扩宽改造和老蟒河综合整治工程。全力支持新蟒河改造、土地整理和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大力改善我县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强化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严格落实从土地收益中提取教育资金的政策规定,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加快一中新校区、职教中心新校区、第三实验中小学后续配套工程建设,完善教学功能。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不断改善我县办学条件。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第三幼儿园建设步伐,支持农村公立幼儿园和普惠制幼儿园建设。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00元提高到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费补偿机制,落实补助资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支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机构诊疗条件,促进新增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基本卫生服务。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年底前,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财政救助标准,完善孤儿、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廉租住房、公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拓宽融资领域,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和向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多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重点工程和惠民十件实事的顺利实施。
    (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认真做好涉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
    继续贯彻落实好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农业保险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良种补贴、“两免一补”、石油价格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各项惠民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发放到群众手中。按照上级要求,对全县村支书、村会计举办13期惠农政策和农村财务管理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观念,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五)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提高理财水平
    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健全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集中支付范围,积极推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努力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积极推进公务卡改革,扩大改革实施范围,大力推行公务卡结算,强化资金监管,保证资金安全。调整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理顺产业集聚区财税管理体制,合理制定税收分成办法,强化集聚区管理职能,建立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利益分配机制。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整体素质
    按照“我的岗位与温县发展”实践活动要求,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温县意识、岗位意识、发展意识,塑造一支团结高效、业务熟练、清正廉洁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县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和县政协关心支持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务实进取,确保圆满完成2012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