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
报 告
——2011年2月12日在温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褚振中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县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0年财政预算方案,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40123万元,实际完成48111万元,占年预算119.91%,同比增长29.79%。
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286万元,占年预算101.98%,同比增长12.17%。分项完成情况是:(1)税收收入完成23695万元,占年预算97.41%,同比增长7.12%。(2)非税收入完成9859万元,占年预算113.5%,同比增长24.84%。(3)专项收入完成732万元,占年预算120%,同比增长33.33%。
2、基金收入完成13825万元,占年预算212.59%,同比增长112.59%。
(二)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县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0年财政预算方案,全县财政支出预算为69492万元,实际完成117132万元,占年预算168.55%(超预算支出,主要是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形成,下同)。
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3373万元,占年预算155.97%。分项完成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5969万元,占年预算100.65%。
(2)公共安全支出完成4728万元,占年预算160.93%。
(3)教育支出完成17955万元,占年预算143.39%。
(4)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519万元,占年预算201.46%。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1633万元,占年预算105.56%。
(6)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9690万元,占年预算169.8%。
(7)环境保护和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7435万元,占年预算249.58%。
(8)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3556万元,占年预算257.77%。
(9)交通运输、采掘电力和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完成10030万元,占年预算207.32%。
(10)其他支出完成858万元,占年预算54.72%。
2、基金支出完成23759万元,占年预算246.85%。
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结果:财力收入总计12373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111万元,税收返还3255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62767万元,债券转贷收入500万元,调入资金5152万元,上年基金结转3122万元,上年结余826万元。扣除体制上解、专项上解4294万元后,全县可用财力119439万元。2010年全县财政支出117132万元,收支相抵后,基金结转下年2251万元,滚存结余56万元。
综合分析去年的预算执行情况,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全县上下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县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收入征管,圆满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2010年,我们在收入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善了收入目标考核办法,按月考核,按季通报,调动了乡镇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建立了协税护税组织,加强了征管力量,强化了零散税源的管理;开展了房地产领域欠缴税费的集中清缴,堵塞了税收漏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整治和非税收入检查,做到应收尽收。通过以上措施,加强了收入征管,保证了全年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办理政策性退税和税收返还3457万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积极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1184万元,大力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以担保公司为载体,通过组织银企洽谈、担保产品推介等活动,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构建平台,共为14家企业担保贷款231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筹措资金3500万元,用于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土地收储;拨付资金2966万元,用于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支持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严格执行政策,全面落实各项惠民补贴
为全县87596户农民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3244.7万元,及时兑付良种补贴807万元,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发放退耕还林补贴资金279.4万元,兑现生态林补贴资金337.6万元,加快了林业生态县的建设步伐。发放补贴资金79.6万元,使1061名学生享受到职业教育助学金补贴;拨付资金3546.7万元,春秋两季分别为49963名和50120名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2272名贫困寄宿学生发放了生活补助,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发放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补贴1896万元,增强了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14460名群众发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贴1047万元,促进了移民村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稳定。发放石油价格补贴、农村孕产妇补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廉租住房补贴等其他各项惠民补贴资金599.6万元,使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四)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资金245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建设高标准示范农田1万亩,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争取现代农业和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资金,认真实施引沁补源工程,投入资金956万元,开挖及衬砌渠道8.71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24座,圆满完成了引沁渠建设工程,如期实现全线通水。争取现代农业续建项目资金800万元,启动了老蟒河下游治理项目。投入资金495万元,实施了农科所综合科研楼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工程。投入资金1630万元,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解决了3.5万名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资金317万元,保证了大学生村官工资及三金的及时发放。投入资金943万元,建立了村级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了村干部报酬,落实了离任村支书待遇,建成了3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五)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着力改善民生
投入再就业资金1119万元,积极购买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培训,大力扶持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筹措资金837万元,建成廉租住房15000平方米,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投入资金126万元,用于农村敬老院建设及供暖设施配套工程,投入资金1953万元,全年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23.6万人次,投入资金140万元,为全县612名五保户发放了供养金,使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投入资金5648万元,用于县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投入资金4889万元,为全县37.5万名农民和2.9万名城镇居民办理了医疗保险;投入资金1050万元,开展了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建立了基本药物零差价补偿机制,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投入安防设施资金133万元,对115所学校安装了防雷设施和监控设施;筹措资金9942万元,保证了新一中、职教中心、第三实验学校和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建设,改善了我县的办学条件。拨付资金308万元,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特色文化、电影公益性放映、农家书屋、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文化活动,繁荣了农村文化事业,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城市品味
筹措资金324万元,完成了全长13公里的蚰蜒河滨河大道道路建设和沿河绿化工程。争取蚰蜒河小流域治理项目资金1435万元,实施了滨河公园建设项目。投入资金760万元,完成了太极文化园绿化美化工程,对旅游道路沿线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推动了太极拳养生基地项目顺利实施,景区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投入资金9277万元,实施了子夏大街贯通、黄河路向东延伸、南出城口整治、城市管网改造、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
(七)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和细化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管理,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保障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避免财政资金在预算单位闲置沉淀,增强了财政调控能力。建立了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动态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大力推行项目评审制度,全年评审财政投资项目168个,评审金额达32273万元,审减资金5659万元,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开展村组三资代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搭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相互协调互相制衡的机制框架,切实提高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过去的一年,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沉重的历史债务仍然困绕着财政的正常运转,收入总量小、质量不高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将长期影响财政的正常运行。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1年财政收入预算(草案)
201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拟定为52920万元,增长10%。
1、一般预算收入拟定为37710万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25551万元,增长7.8%;非税收入11353万元,增长15.2%;专项收入806万元,增长10.1%。
2、基金收入拟定为15210万元,增长10%。
(二)2011年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根据2011年财力状况和财政支出需求,全县地方财政支出预算拟定为85306万元,增长22.76%。
1、一般预算支出拟定为67845万元,增长13.33%。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224万元,增长2.26%。
公共安全支出3594万元,增长22.33%。
教育支出14036万元,增长12.09%。
科学技术支出1098万元,增长45.62%。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81万元,增长8.66%。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395万元,增长32.76%。
环境保护和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056万元,增长2.58%。
农林水事务支出5478万元,增长4.16%。
交通运输、采掘电力和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5249万元,增长8.5%。
其他支出2034万元,增长29.72%。
2、基金支出拟定为17461万元,增长81.41%。
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预计执行结果:财力总收入896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920万元,税收返还3318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31055万元,上年结转基金支出2251万元,上年结余56万元。扣除上解支出4248万元,可用财力为85352万元,支出预算85306万元,预计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努力做好2011年各项财政工作
2011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本次人代会审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突出民生,完善管理,务实进取,不断研究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收入征管,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加强重点税源的监控,特别是加强对南水北调耕地占用税的征收力度,强化对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保证税收及时入库;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组织作用,加强零散税源的征管,防止税收跑冒滴漏;加强和规范土地出让收入和国有资产资源有偿收入的收缴管理,防止收入流失;进一步完善收入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和征收机关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
(二)大力发展经济,培植壮大财源
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改善产业集聚区基础条件。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充分利用税收优惠、科技投入、财政贴息等财税政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对企业技术改造、科技研发、节能减排、开拓国际市场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和规模扩张,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三)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严格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在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足额发放的前提下,提高财政供养人员津贴补贴标准,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并不断加大对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资金1354万元,建设高标准示范田1万亩,争取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资金8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将农科所纳入财政全供,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积极整合项目资金,高标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好现代农业项目老蟒河治理工程。积极争取小流域治理项目后续资金,保证滨河公园建设和蚰蜒河下游综合整治工程的顺利进行。围绕一中新校区、职教中心和第三实验学校建设工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按时完工,及时投用。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确保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按照省政府规定,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精神,在2010年核定收支基数和补助基数的基础上,保证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正常开展,保证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与事业单位相衔接,保证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
(四)认真做好补助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继续贯彻落实好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良种补贴、“两免一补”、家电下乡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各项惠民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到农民手中。按照上级要求,对全县村支书、村会计举办13期惠农政策和农村财务管理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观念,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五)把握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充分利用省直管县的优势,加强与省财政的对接和沟通,最大限度地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缓解我县财政困难。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拓宽融资领域,多方式多渠道积极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和项目筹集建设资金,保证重点工程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总之,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有效监督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务实进取,努力开创财政工作的新局面,为温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