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县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
报 告
——2010年元月11日在温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褚振中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县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09年财政预算方案,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35356万元,实际完成37069万元,占年预算104.85%,同比增长16.35%。其中:县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21456万元,实际完成23422万元,占年预算109.16%,同比增长21.13%;乡镇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3900万元,实际完成13647万元,占年预算98.18%,同比增长8.98%。
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566万元,占年预算101.54%,同比增长12.71%。其中:县级完成16927万元,占年预算104.44%,同比增长15.92%;乡镇完成13639万元,占年预算98.16%,同比增长8.96%。分项完成情况是:
(1)税收收入完成22120万元,占年预算98.73%,同比增长9.6%。其中:县级完成9674万元,占年预算106.67%,同比增长16.92%;乡镇完成12446万元,占年预算93.33%,同比增长4.51%。
(2)非税收入完成7897万元,占年预算111.67%,同比增长23.87%。其中:县级完成6704万元,占年预算102.93%,同比增长16.25%;乡镇完成1193万元,占年预算213.42%,同比增长96.22%。
(3)专项收入完成549万元,占年预算87.7%,同比下降2.14%。
2、基金收入完成6503万元,占年预算123.77%,同比增长37.19%。其中:县级完成6495万元,占年预算123.76%,同比增长37.2%;乡镇完成8万元。
(二)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09年财政支出预算调整方案,全县财政支出预算为61014万元,实际完成97871万元,占年预算160.41%(超预算支出,主要是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形成,下同)。其中:县级财政支出预算为48289万元,实际完成84634万元,占年预算175.27%;乡镇财政支出预算为12725万元,实际完成13237万元,占年预算104.02%。
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0600万元,占年预算169.92%。其中:县级完成77402万元,占年预算190.65%;乡镇完成13198万元,占年预算103.77%。分项完成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6841万元,占年预算113.71%。其中:县级支出6827万元,占年预算130.94%;乡镇支出10014万元,占年预算104.35%。
(2)公共安全支出完成4557万元,占年预算190.03%。
(3)教育支出完成14902万元,占年预算120.42%。其中:县级支出14705万元,占年预算120.75%;乡镇支出197万元,占年预算100%。
(4)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417万元,占年预算193.05%。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2401万元,占年预算173.86%。其中:县级支出2221万元,占年预算176.27%;乡镇支出180万元,占年预算148.76%。
(6)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2619万元,占年预算208.84%。其中:县级支出22177万元,占年预算213.47%;乡镇支出442万元,占年预算100%。
(7)环境保护、城乡社区及交通运输等支出完成12868万元,占年预算413.36%。
(8)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8805万元,占年预算208.45%,其中:县级支出6443万元,占年预算346.03%;乡镇支出2362万元,占年预算100%。
(9)采掘电力和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支出完成4775万元,占年预算211.94%。
(10)其他支出完成1415万元,占年预算118.11%。
2、基金支出完成7271万元,占年预算94.48%。其中:县级支出7232万元;乡镇支出39万元。
2009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结果:财力收入总计10475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069万元,税收返还3254万元,上级财政补助资金56733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555万元,调入资金2289万元,上年结转2803万元,上年结余1048万元。扣除体制上解、专项上解3698万元后,全县可用财力101053万元。2009年全县财政支出97871万元,收支相抵后,基金结转下年3122万元,滚存结余60万元。
综合分析去年的预算执行情况,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全县上下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县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2009年,我们充分把握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紧紧围绕财源建设,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本级财政安排,为企业投入资金133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二是以担保公司为载体,通过组织银企洽谈、担保产品推介等活动,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构建平台,共为5家企业担保贷款2480万元,帮助企业克服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困扰,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企业在我县投资兴业。一年来,县财政落实税收返还资金412万元,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
(二)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合理调度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在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津贴及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投入资金5671.4万元,用于蚰蜒河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安全饮水、土地整理、节水灌溉、农村道路等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投入资金9791.3万元,用于陈家沟景区、园林绿化、水源地南迁、产业集聚区、廉租住房、县医院病房楼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筹措资金3088.8万元,用于全县中小学图书仪器购置、课桌凳更新、避雷设施安装、危房改造以及职教中心和一中新校区建设,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筹措资金9998万元,用于农民、城镇居民、干部职工的医疗保险和乡镇卫生院改造、村级卫生室建设,以及孕产妇补助、疾病防控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五是筹措资金5154万元,用于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救灾救济、就业再就业、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支出,使社会弱势群体得到了有效救助。
(三)严格执行政策,各项惠民补贴全面落实
为了使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和管理办法,通过核实对象、张榜公示、专户管理和一折通发放等措施,使各项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地发放到群众手中。
一是圆满完成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兑付工作。率先将3247.5万元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全部发放到87235户农民手中,并及时兑付小麦、玉米等良种补贴787.5万元,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二是认真落实农村造林补贴政策。发放退耕还林补贴资金239.3万元,兑现生态林补贴资金322万元,加快了林业生态县的建设步伐。
三是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助学金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补贴资金123.7万元,使1604名学生享受到职业教育助学金补贴;拨付资金3590.1万元,春秋两季分别为52980名和51753名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2352名贫困寄宿学生发放了生活补助,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四是严格兑现家电下乡补贴。全县补助农民购买家电商品20556台,摩托车、汽车2360辆,发放补贴款956.8万元,增强了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五是认真做好石油价格改革补贴工作。投入资金44.3万元,对县林场2500亩耕地和84辆城乡公交客运车辆以及109辆城市出租车进行了石油价格综合补贴,有效缓解了成品油调价对部分困难群众和社会公益性行业的增支压力。
六是认真落实小浪底水库移民后期补助资金。为14545名群众发放补贴资金982.6万元,促进了移民村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稳定。
七是严格执行廉租住房补贴政策。为1533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124.57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困难家庭的住房难问题。
(四)规范管理,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建立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对非税收入票据使用、银行账户、收费项目实行全面监管,动态监控,保证了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扩大了支付范围,对拉动内需项目、安全饮水、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实行县级报账,直接支付,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三是建立了国有资产数据库,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开展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专项检查,清理入库违纪资金64万元,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四是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查处违纪资金106万元。五是全面实行村组三资代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的财务管理。六是建立村级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村组干部报酬,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并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村级正常运转,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的社会稳定。
过去的一年,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沉重的历史债务仍然困绕着财政的正常运转,收入总量小、质量不高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将长期影响财政的正常运行。
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加快我县财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既有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从有利因素看: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县企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二是随着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的强力推进,以及我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来企业在我县投资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新建企业和新上项目相继投产见效,从而形成新的税源;三是随着焦桐高速、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在我县全面开工,建筑营业税相应增加,也会成为我县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从不利因素看:一是虽然经济形势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但回升的势头还不稳固、不平衡,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二是实施一中新校区建设、子夏大街向南延伸等重点工程投资较多,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兑现国家调资政策及改善民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等增支因素不断增多,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基于上述分析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县2010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加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夯实财政基础,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增强保障能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理财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一)2010年财政收入预算(草案)
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拟定为40123万元,增长8.2%,其中:县级地方财政收入拟定为25118万元,增长7.2%;乡镇地方财政收入拟定为15005万元,增长10%。分项安排情况是:
1、一般预算收入拟定为33620万元,增长10%。
(1)税收收入24324万元,增长10%。其中:县级10639万元,增长10%;乡镇13685万元,增长10%。
(2)非税收入8686万元,增长10%。其中:县级7374万元,增长10%;乡镇1312万元,增长10%。
(3)专项收入610万元,增长11.1%。
2、基金收入6503万元,与上年持平。
(二)2010年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根据2010年财力状况和财政支出需求,全县地方财政支出预算拟定为69492万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县级支出预算拟定为55789万元,同比增长15.53%;乡镇支出预算拟定为13703万元,同比增长7.69%。分项安排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866万元,增长7.12%。其中:县级支出5662万元,增长8.59%;乡镇支出10204万元,增长6.32%。
2、公共安全支出2938万元,增长22.52%。
3、教育支出12522万元,增长1.19%。其中:县级支出12322万元,增长1.18%;乡镇支出200万元,增长1.52%。
4、科学技术支出754万元,增长2.72%。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47万元,增长12.02%。其中:县级支出1411万元,增长11.98%;乡镇支出136万元,增长12.4%。
6、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596万元,增长7.06%。其中:县级支出11154万元,增长7.36%;乡镇支出442万元。
7、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3404万元,增长9.35%。
8、农林水事务支出5259万元,增长24.5%,其中:县级支出2546万元,增长36.73%;乡镇支出2713万元,增长14.86%。
9、采掘电力和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支出4413万元,增长95.87%。
10、其他支出1568万元,增长30.88%。
11、基金支出9625万元,增长25.06%,其中:县级支出9617万元;乡镇支出8万元。
2010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结果:全县财力总收入7360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123万元,税收返还3318万元,转移支付补助1838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8591万元,上年结转基金支出3122万元,上年结余60万元。扣除上解支出4049万元,可用财力为69552万元,支出预算69492万元,预计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努力做好2010年各项财政工作
2010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本次人代会审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突出民生,完善管理,务实进取,不断研究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经济,培植壮大财源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快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二是筹集工业集聚区土地收储所需资金,协助工业集聚区做好土地收储工作,保证招商引资项目及时落地,早日投产见效。三是充分发挥城投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加大融资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四是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客商来我县投资兴业;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五是对新上项目和技术创新的企业,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二)强化税收征管,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完善收入目标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制度,调动税务部门和各乡镇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二是在县乡分别建立协税护税组织,加大对零散税源的征收管理。三是加强对土地出让收入的管理,搞好资本运作,储备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总体收益。四是加强经济运行形势与财税形势的关联分析,对重点税源进行重点监控,特别是抓好焦桐高速、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建筑营业税的征收管理。五是大力开展房地产开发领域欠缴税费清理收缴工作,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
一是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保证工资、津贴及时足额发放;提高公用经费标准,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继续落实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家电下乡等各项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子夏大街向南延伸、滨河公园、陈家沟景区、县医院病房楼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四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大力筹措资金,加快职业中专、一中新校区和西部学校的建设步伐。五是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六是围绕县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统筹安排资金,确保全面落实,促进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把握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一是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性资金的投资方向,做好项目的储备、包装和申报工作,大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认真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引沁补源工程,保证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今年争取现代农业续建项目资金奠定基础。三是积极做好开行贷款和发行贷款的申报和争取工作,为我县重点项目筹措建设资金,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充分利用省直管县的优势,加强与省财政的对接和沟通,最大限度地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缓解我县财政困难。
(五)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
一是调整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乡镇财政基本支出保障机制,维护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二是理顺工业集聚区财税管理体制,制定工业集聚区财政税收管理办法,促进工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避免财政资金在预算单位闲置沉淀,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建立公务卡结算制度,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四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强力推进政府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评审、招标、审计以及资金支付的程序,大力推行项目资金评审和复审制度,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资产购置、处置、出租、出借、对外投资、产权变更等事项的动态管理。建立县级“政府公物仓”,减少资产重复配置,促进资产整合利用。六是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搭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机制框架,切实提高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2010年的财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财政工作的新局面,为圆满完成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