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舞原名“大头和尚戏柳翠”。是以和尚调情为表现内容的。加上滑稽可笑的动作表演,使人们在笑声中进一步了解到封建时期上层人物为人虚伪的本来面目。
解放以后,广大人民群众本着“古为今用”的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大头舞”换上了不同的表现内容,使之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因此为民间一直所流传。
道具制作是按照人头部的形状,用泥土做成不同角色的泥胎儿(比一般人头部大),待干燥后,糊上层细纸浆,纸浆外表糊一层白纸,晒干以后,把里面泥胎捣烂取出。然后再根据不同角色,画出不同的脸谱。服装和其它的道具物按所表演的角色而定。
大头舞的表演并没有什么难度大的动作,也没有什么特殊技巧。例如在“大头和尚戏柳翠”中,就是由一个头戴和尚头壳,身穿百纳衣的人和一个头戴古时女人头壳,上穿大襟花布衫,下穿带边缘彩裤的人进行表演。和尚拿刷子或扇子,女人拿花枝或手绢,两个人夹在“行水”队伍的中间,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时而对面串插,时而拉手套花。一般都是目光相对,摇头晃脑,动作粗笨,惹人发笑。
现在可根据新的形势充实新的内容,表演人数也可适当增加,如《三个娃娃去赶集》、《西游记》等。有时也可以像演双簧一样,配上一些适当的台词以作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