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舞流传于清朝未期,传村人李蛋媳妇,能干贤惠,但李蛋却好吃懒做,不思稼碟,常做不周不净之事,巧儿屡劝不改,一气之下,独自回娘家,因为路远不便,雇了脚力,牵驴人张驴儿看巧儿独身,又有些姿色,意欲调戏,百般言语挑逗。巧儿心里甚是生气,但看路上前后无人,便假装含笑应允,乘张驴儿不备,打驴上路,一路狂奔直奔娘家而来。村人赞巧儿聪明机智,编成戏文,于庙会上上演,久之,逐流传下来。
“骑毛驴”流传至今已约100多年,主要流传地区北庄村,南张羌乡,常沟等村,该舞有骑驴人,赶驴两人,骑驴人为妇女,赶驴人为男装。服装及道具,古装,现代装均可,小黑驴用竹子把成,黑布制成驴毛,粘在竹杆上,驴身上有洞,骑驴人站在洞中,行动动做,演出方式,边走边舞,主要在街头,广场演出。演出动作,赶驴、驯驴、园场,驴踢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