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人民政府 WWW.WENXIAN.GOV.CN
繁体 | 简体 | 进入关怀版 | 无障碍
温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温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wenxian.gov.cn 发布日期:2011-12-27 15:10
分享到:

关于温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7年3月8日在温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温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任长雷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全面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3.4亿元,占年计划的104.1%,较上年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9.4%,完成计划的105%;第二产业增长24.1%,完成计划的103.5%,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36.3%,完成计划的108%;第三产业增长9.7%,完成计划的105.6%。
    (二)投资、消费完成情况。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共完成全社会投资40.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7.4%,同比增长45.4%。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6亿元,完成计划的103.1%,增长17.6%。
    (三)出口和招商引资完成情况。2006年,全县出口总额达到810万美元,同比增长31.3%。全年共引进市外资金16亿元,增长24%。其中引进省外资金8.8亿元,增长12%;引进境外资金1105万美元,增长54%。
    (四)各项收入完成情况。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7亿元,占年计划的103%,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8亿元,增长55.3%。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092元和4498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07.3%和110.1%,分别增长18%和17.8%。
    (五)人口和就业指标完成情况。就业、再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全年新增就业人员7000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水平较低;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可支配财力不足;三是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骨干企业支撑作用不强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县委十届五次全会总体要求,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8%和13%;限额以上工业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为确保完成县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实现预期调控目标,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备足经济发展后劲
    今年初步安排10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5.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2.5亿元。按建设性质划分:新开工项目71个,续建项目25个,力争开工项目6个。按行业划分:工业项目67个,农业项目12个,基础设施项目23个。要力促一批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拓普精密带钢公司年产30万吨精密带钢的扩建项目要力争一期投产,二期土建开工;郑州冠宏生物饲料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饲料项目要完成土建和设备定购,力争建成并试生产;艺龙公司半硬质超透膜、人造革扩产,卷烟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亿支高性能生物滤棒项目,力争年底前建成投产;福漫公司锻造生产线扩建项目,力争10月份投产;东港日环保餐具公司年产10亿支环保餐具项目要力争完成主厂房建设;盛宝隆公司人造革项目要力争一期投产,二期开工建设;昊邦公司年产30万吨复合肥项目要力争完成一期建设任务;天阳公司的镀光、再生铝、摩轮和汽轮扩建,庆丰祥公司的多功能食品,兰兴公司的钢结构产品中,恒昌公司的贵金属扩建等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见效。对续建项目,重点抓好立达食品、南京淳吉节水器、骆驼胶带年产100万平方浸胶、温县铸造厂年产万吨粘土沙铸造等项目,力争年内形成有效产能。对前期项目,重点抓好大江公司二甲醚、盛世康隆依诗德营养粉、恒慧通二期等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落地。同时,农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也要力争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提升整体工业的规模和水平
    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提高产业支撑和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加强产业研究和规划,要将工作的着重点放在铸造、铝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鞋、肉类食品、调料、怀药深加工等优势行业,加快项目建设和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产业规模尽快膨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出台更加优惠政策,积极支持艺龙、福漫、天阳、大江、兰兴等重点企业快速壮大,形成支撑工业发展的优势群体。特别是要引导扶持现有骨干企业发挥优势,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在做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力上做表率。重点抓好艺龙、大江、立达等企业的发展,力争尽快培育成为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
    加强企业家队伍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不断提高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加强与科研院所结合,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抓好精密带钢、电子节水器、PVC改性超透明膜等项目实施,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大力推进质量兴县和名牌带动战略,力争年内创出省优质、名牌产品5个。
    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抓好温县工业集聚区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相配套服务设施;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制定跨区域引进项目的激励、约束政策,切实把工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优势产业的集聚地、招商引资的平台。同时还要鼓励有利条件的乡镇依托本地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好16万亩小麦种子基地、9万亩怀药基地和奶源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要按照质量安全、绿色生态的标准,加快怀药、小麦等8个标准化园区和4.6万亩怀药,1500亩蔬菜,7000亩小麦玉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恒慧通、保和堂、品正等10家龙头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支持培育力度,力争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3家。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争取新建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除了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办好的10件实事外,还要全面完成2006年国家安排的4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解决全县22个村级无活动场所问题;将引黄补源工程与南水北调、引沁工程及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扩大补源水系覆盖面,做活引黄补源文章。同时,在抓好原有试点村的基础上,再确定10%左右的村作为试点,重点抓好试点村规划、硬化、绿化、排水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力改农村“脏、乱、差”面貌。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要尽快完成县城总体规划评审,积极推进部分地段的祥规设计,切实把城市规划作为龙头和灵魂来抓,建精品、创亮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积极运作城区供气、供暖工程;向南延伸子夏路和人民路,维修育才街、祥云路和古温大街北段;启动太极路带状绿化、司马大街南段绿化、鑫源路林带完善、焦温高速路口街心花园、公园西扩等工程,扩大城区绿化面积;拆迁改造煤机总厂、纸箱机械厂、轧钢厂和古温大街中段、振兴路中段;强力实施管线入地工程,着力提升城市品位。2007年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8%。
    (五)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服务业

    进一步丰富旅游业内涵。强力推进太极文化村建设,尽快完成太极阁、祭坛、牌坊、道路以及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搞好与焦作山水旅游线路的衔接,共筑焦作“山、水、拳”旅游热线,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整合太极、怀药、历史文化名人和黄河文化等优势资源,策划开发特色文化精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太极拳高等专科学校等文化设施建设,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推动三产业全面发展。加快古温大街、人民大街、振兴路和大桥引线、南水北调沿线三产带开发,重点抓好豫北化肥储备中心、中储粮公司粮食加工、郑州新谷公司粮食加工、陈家沟景区开发、建材广场、振兴路商业街、振兴路西段标准化示范小区、人民大街中段改造、东关市场和特色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
规范房地产经营秩序,鼓励开发便于物业管理的多层住宅小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规范建设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物流市场和货运市场,完善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成长性强的现代服务业。
    (六)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开放
    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企业改制,重抓清债工作,妥善处理遗留问题。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化解乡村债务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缓解乡村还债压力;积极推行“组财村管”制度;继续深化工资分配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信用化改革步伐。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境外资本和沿海资本,争取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确定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人文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对在谈、在建的重点引资项目,要强化跟踪服务,千方百计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外经政策,及时了解掌握出口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信息,全方位为企业搞好服务。鼓励和支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支持企业取得自营出口经营权,培育壮大出口企业队伍,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全年力争出口创汇总额突破1000万美元。
    (七)关注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协调发展各类教育。积极运作第三实验学校、太极拳高等武术专科学校、一中新校区、新职教中心等项目。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低保户子女“两免一补”政策。继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006年国家安排的4所基层卫生院项目建设任务。抓住国家对中心乡镇计生指导站资金支持的机遇,加大跑动力度,力争取得实质性效果。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中心功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太极拳普及率,积极筹建体育中心。
    完善社会保障,加大社会救助。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依法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保;抓好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加快城乡敬老院建设,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抓好慈善协会建设,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抓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力争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把项目节能关。重点抓好大江公司生产系统节能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研究国家、省、市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把握政策投资导向,积极申报循环经济项目。重点抓好盛世康隆淀粉综合利用、卷烟材料复纺涤纶等项目的申报落实工作,力争取得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抓好神龙化纤的污水治理工程,三鑫公司的废纸综合利用等项目,有效削减污染物总量,确保完成减排目标。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一方面进一步搞好土地整理开发,最大限度的储备土地,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另一方面要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历史重任,将激起我们更高的创业激情,更大的创业干劲。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圆满完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温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