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人民政府 WWW.WENXIAN.GOV.CN
繁体 | 简体 | 进入关怀版 | 无障碍
温县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温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wenxian.gov.cn 发布日期:2007-03-08 09:47
分享到:

关于温县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
报         告
——2007年3月8日在温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褚振中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县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06年财政预算方案,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24962万元,实际完成25704万元,占年预算103%,同比增长20.5%。其中:县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8195万元,实际完成18899万元,占年预算103.9%,同比增长21.5%;乡镇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6767万元,实际完成6805万元,占年预算100.6%,同比增长17.7%。
    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138万元,占年预算101.3%,同比增长18.6%。其中:县级完成18336万元,占年预算101.5%,同比增长18.9%;乡镇完成6802万元,占年预算100.6%,同比增长17.7%。分项完成情况是:
    (1)工商税和企业所得税完成10508万元,占年预算100.3%,同比增长13.1%。其中:县级完成4573万元,占年预算100.1%,同比增长12.2%;乡镇完成5935万元,占年预算100.5%,同比增长13.7%。
    (2)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完成2183万元,占年预算202.5%,同比增长137.5%。
    (3)专项收入完成384万元(均属县级收入),占年预算105.2%,同比增长17.8%。
    (4)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完成4409万元,占年预算84.8%,同比增长18.8%。其中:县级完成4119万元,占年预算86.2%,同比增长20.9%;乡镇完成290万元,占年预算69%,同比下降4.6%。
    (5)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完成7526万元,占年预算104.5%,同比增长9.2%(主要是企业改制收入形成)。其中:县级完成7022万元,占年预算100.3%,同比增长5.1%;乡镇完成504万元,占年预算248.3%,同比增长141.1%。
    (6)其他收入完成128万元。
    2、基金收入完成566万元,占年预算419.3%,同比增长319.3%。其中:县级完成563万元,占年预算426.5%,同比增长326.5%;乡镇完成3万元,同比持平。
    (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县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06年财政预算方案,全县财政支出预算为33156万元,实际完成47119万元,占年预算142.1%(超预算支出,主要是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形成,下同)。其中:县级财政支出预算为27192万元,实际完成39749万元,占年预算146.2%;乡镇财政支出预算为5964万元,实际完成7370万元,占年预算123.6%。
    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5777万元,占年预算138.6%。其中:县级完成38601万元,占年预算142.6%;乡镇完成7176万元,占年预算120.4%。分项完成情况是:
    (1)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支出2262万元,占年预算173.7%。其中:县级支出1526万元,占年预算229.5%;乡镇支出736万元,占年预算115.5%。
    (2)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12082万元,占年预算144.8%。其中:县级支出11366万元,占年预算148%;乡镇支出716万元,占年预算107.7%。
    (3)工交等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760万元,占年预算137.4%。其中:县级支出611万元,占年预算173.1%;乡镇支出149万元,占年预算74.5%。
    (4)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4804万元,占年预算180.5%。其中:县级支出4581万元,占年预算182.4%;乡镇支出223万元,占年预算148.7%。
    (5)行政、公检法司支出7469万元,占年预算142.3%。其中:县级支出5376万元,占年预算139.9%;乡镇支出2093万元,占年预算148.8%。
    (6)城市维护费支出2397万元,占年预算347.4%(均属县级支出)。
    (7)政策性补贴支出41万元(均属县级支出)。
    (8)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47万元(均属县级支出)。
    (9)车辆税费支出307万元(上级追加,用于乡镇公路建设支出)。
    (10)基本建设和专项支出9571万元,占年预算141.7%(主要是上级追加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列收列支形成)。其中:县级支出9361万元,占年预算143.7%;乡镇支出210万元,占年预算88.2%。
    (11)其他支出6037万元,占年预算86.7%。其中:县级支出3295万元,占年预算76.6%;乡镇支出2742万元,占年预算102.9%。
    2、基金支出1342万元。其中:县级支出1148万元,乡镇支出194万元。
    2006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结果:财力收入总计5175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704万元,税收返还3234万元,上级财政补助资金21954万元,调入资金802万元,上年结余62万元。扣除体制上解、专项上解2724万元,全县可用财力49032万元。2006年全县财政支出47119万元,收支相抵后,结转下年支出1792万元,滚存结余121万元。
    综合分析去年的预算执行情况,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全县上下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县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征管,实现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06年,随着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一大批新企业、新项目相继投产达产,财源建设初见成效。同时,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严格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圆满完成了收入任务,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优化结构,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
 去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建设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发展”的方针,优化支出结构,合理调度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在保障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加大财政投入,确保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筹措资金306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和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不断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筹措资金4126万元,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引黄补源、城市基础设施、太极旅游开发、工业集聚区和三馆、两所等项目建设,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三是筹措资金1407万元,用于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四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筹措资金675.4万元,用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我县的办学条件。五是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筹措资金2262万元,用于民政优抚、城镇低保、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户供养,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财政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实现了由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过渡。
 (三)争取资金再创新高
 一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经常带领财政等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补助资金。经过多方努力,我县共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9213万元,较上年增加2362万元,有效地缓解了我县财政困难,保障了我县财政的正常运转。
 (四)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更加规范

    一是积极开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现了新旧科目的“双轨”运行。二是大力推行绩效评价和项目评审工作,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过去的一年,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县乡财政债务包袱沉重,偿债压力大,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将长期影响财政的正常运行。


    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7年是加快我县财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既有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从有利因素看:一是随着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的强力推进,以及我县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来企业在我县投资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新建企业和新上项目相继投产见效,部分企业已过免税优惠期,一批大个头骨干企业将成为我县的支柱财源;二是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专业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活跃,对财政的贡献率将会明显攀升;三是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县境内全面开工,也将形成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偿还债务进入高峰期,偿债任务重,影响预算的正常执行。二是工资改革和规范地方津贴补贴等增资因素,使财政支出压力加大,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基于上述分析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县2007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基本思路是:加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夯实财政基础,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增强保障能力。
    (一)2007年财政收入预算(草案)
    2007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拟定为30072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县级地方财政收入拟定为22110万元,同比增长17%;乡镇地方财政收入拟定为7962万元,同比增长17%。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新口径,分项安排情况是:
    1、一般预算收入拟定为27743万元,同比增长10.4%。
    (1)工商税和企业所得税12358万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县级5414万元,同比增长18.4%;乡镇6944万元,同比增长17%。
    (2)耕地占用税和契税2183万元,同比持平。
    (3)专项收入422万元,同比增长9.9%。
    (4)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5130万元,同比增长16.4%。
    (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650万元,同比增长1.6%。
    2、基金收入2329万元,同比增长311.5%。
    (二)2007年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根据2007年财力状况和财政支出需求,全县地方财政支出预算拟定为43300万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县级支出预算拟定为36238万元,同比增长33.3%;乡镇支出预算拟定为7062万元,同比增长18.4%。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新口径,分项安排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146万元,同比增长5.5%。其中:县级支出4807万元,同比下降7.9%;乡镇支出5339万元,同比增长21.6%。
    2、公共安全支出2713万元,同比增长21.6%。
    3、教育支出8647万元,同比增长51%。其中:县级支出8514万元,同比增长52.2%;乡镇支出133万元,同比持平。
    4、科学技术支出540万元,同比增长28.6%。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75万元,同比增长22%。其中:县级支出789万元,同比增长19.9%;乡镇支出86万元,同比增长45.8%。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40万元,同比增长45.5%。其中:县级支出3721万元,同比增长45.5%;乡镇支出219万元,同比增长46%。
    7、医疗卫生支出1237万元,同比增长6.5%,其中:县级支出1172万元,同比增长6.7%;乡镇支出65万元,同比增长3.2%。
    8、环境保护支出164万元,同比增长53.3%。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71万元,同比下降0.4%。
    10、农林水事务支出2197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县级支出980万元,同比增长21.4%;乡镇支出1217万元,同比增长4.6%。
    11、交通运输支出400万元,同比增长273.8%。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7191万元,同比增长29.9%。
    13、其他支出769万元,同比增长3.8%。
    14、基金支出2510万元。
    2007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结果:全县财力总收入4705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072万元,税收返还3275万元,转移支付补助11794万元,上年结转支出1792万元,上年结余121万元。扣除上解支出3699万元,可用财力为43355万元,支出预算43300万元,预计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努力做好2007年各项财政工作


    2007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本次人代会审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按照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突出民生,完善管理,务实进取,不断研究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确保收入任务完成
    一是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科技投入、以奖代补等财税政策,加强地方财源建设,扶持一批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使其尽快成为我县财源建设新的增长点。二是建立涉税相关信息的网络平台,实行公开办税,增强纳税信息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三是积极与税务部门配合,协调相关部门,努力使南水北调施工单位在我县注册登记,最大限度地争取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相关税收在我县缴纳。四是加大对房地产行业欠税的清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通过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在确保完成收入总量的前提下,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
    (二)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
    一是围绕工资改革和规范津贴补贴发放工作,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保证工资、津贴及时足额发放。二是继续加大农业、教育、城建、引黄补源、招商引资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投入,大力推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四是继续贯彻落实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落实好。五是围绕县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统筹安排资金,确保全面落实。六是加大医疗和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使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把握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一是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搞好项目的储备、包装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二是认真做好上级财政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络和沟通,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财政的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缓解我县财政困难。
    (四)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高理财水平
    一是全面推行项目资金评审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办法,规范项目工程资金的支付程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按照省政府的安排,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开化解乡村债务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三是全面推行“组财村管”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促进村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四是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向国家开发银行申报贷款,管好用好资金,保证污水处理、引黄补源、城市道路和垃圾处理等项目的顺利实施。五是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确保我县预算编制工作的平稳衔接。六是全面开展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工作,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积极争创“执法为民”先进单位。二是进一步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财政干部业务素质。三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塑造一支团结高效、业务熟练、清正廉洁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2007年的财政工作,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下,振奋精神,克服困难,与时俱进,科学理财,努力开创财政工作的新局面,为圆满完成2007年全县财政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