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是基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多样化活动的团体组织。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学生社团以学生全面、自主、健康、发展为中心,在新形势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县学校社团活动高效、有序开展,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学校社团建设的相关要求,现就加强我县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科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和谐的成长平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各学校要积极探索社团活动的科学化设置、规范化管理、体系化建设及校本化实施办法,切实改变过去社团建设中普遍存在
的学生参与面不广、活动目标不明、活动内容单调、活动过程松散、活动形式单一、活动评价缺失等问题,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社团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活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一项体育、艺术技能或学科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明确分工,协同推进。县教育局相关科室要加强对社团工作的业务指导。教育科统筹安排各类社团开展工作,体卫艺科负责艺术类和体育类社团,教研室负责文化类、书法类社团,电教馆、装备中心负责科技创新类社团,劳技中心负责实践类社团,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负责创客类社团的送教下乡活动和各类社团优秀学生的进阶培养,其余科室主动指导与科室业务特点相关的社团活动。相关科室要各尽其责,各显所能,协同合作,推动全县中小学社团工作健康发展。
2.校校参与,全面实施。学校要成立社团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参与顶层设计,安排专人全面负责社团的开发建设、活动策划和组织管理等工作。加强学生社团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为学生社团配备专业辅导教师,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鼓励各校聘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专业人士和家长志愿者担任学生社团名誉社长,参与指导学生社团建设,让师生有机会在社团活动中与专家、名人对话,开阔眼界,提高认识,科学提升人文素养。
(二)规范组建程序
各校要立足学校实际,按照学生社团创建标准,进行科学筹划,建立数量规模适当的社团。学生社团可由学生自发联合组成,也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校传统项目、特色项目、师资优势以及学科延伸拓展的需要组建。学生社团从组织形式上一般分为班级社团和校级社团;从活动内容上可分为创新类、文化类、科技类、实践类、公益类、体育类、艺术类、技能类等多个类别。班级社团人数不限,校级社团学生人数一般不少于15人,不超过35人。所有学生社团的组建要经校委会研究讨论通过,填写《焦作市中小学学生社团备案表》(见附件1),上报县教育局备案,同时上报市教育局。
(三)完善管理办法
1.县教育局督导室和相关业务指导科室要不定期到学校视导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期末进行考核评估,评估方式、评估项目及分值权重见《温县中小学社团工作考核评估表》(附件2)。
2.各学校要研究制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在社团成立、审批、活动开展、权利义务、评价办法、绩效考核、评优奖先、职称评定、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目标和办法,确保学生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四)规范活动要求
1.总体要求
学校要精心设计社团活动方案,活动内容体现思想性、时代性、益智性和趣味性,统筹安排活动时间、场地、设施设备等。各社团辅导教师不超过3名,社团负责人为辅导教师之一,学生参与率小学达100%、初中达65%以上。原则上,小学社团活动要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一般不安排学生社团活动(各高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团除外),若确需安排活动的,学校必须制订安全预案,再予以组织安排。提倡小学实施天天社团,即每天下午开展活动,若确有实际困难的学校,每周开展社团活动不少于2次。各社团的活动尽量按计划落实,不得随意变更活动内容,不得将社团活动时间挪作它用。社团活动时,辅导教师要全程辅导学生,不得迟到、早退。下课铃未响,师生均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不可随意将学生退出社团。
2.各类社团要求
(1)艺术类社团:城区各学校成立艺术类社团应不少于4个(音、美各2个),配套完善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方案,每学期开展艺术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录入学生素质报告书,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内容之一。美术类工作坊有独立的空间,有鲜明特色,作品数量与质量有计划逐步提升。其余学校参考城区学校要求标准,社团数量可适当调整。
(2)体育类社团:学校成立体育类社团不少于2个(太极拳、足球各1个)。社团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科学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活动规范有序、扎实有效,有详细的过程性材料,评价机制健全。
(3)书法社团:学校成立书法社团不少于2个(硬笔、毛笔各1个)。学生每天固定练字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创客类社团:无人机、机器人、电脑制作等具有创新思维特征的社团均属于创客类社团。全县中小学要开足正常的信息技术(或创客)课程,有配套设备的相关学校要安排专用教室和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辅导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建议小学和初中每周开展创客活动不少于2课时,温县一中每周至少安排4课时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周利用双休日时间至少安排4课时活动。
相关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创客社团友谊赛,各选拔出3--5名优秀学生免试进阶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创客社团中级班,中级班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进阶到高级班。没有配套设备的学校,可将具备该特长或有发展潜质的学生直接推荐到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培养。
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创客社团不少于2个,辅导教师由特聘专家或专业人才担任,每年元旦前后,组织举办一次迎新年创客类比赛活动。赛前要明确比赛项目和规则、赛后有结果,现场参与人员要有学生评判员、现场学生解说员和观众。
(5)其他社团:参照上述社团活动要求进行安排,做到活动开展扎实,有特色、有看点、有亮点、有可以展示的成果。
(五)务求活动实效
1.成果展示。活动设计应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定期组织班级、校级、县级联赛。各学校(农村学校以中心学校为单位)每年要举行一次校级社团文化节,内容包括:机器人展示、体育赛事、文艺节目、美术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科技作品展、小记者作品展等。县教育局教育科、体卫艺科、教研室、电教馆、装备中心、劳技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科室每年共同组织举办一次社团文化节,各学校至少推出三个特色鲜明的社团成果参加展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比赛,争取优异成绩。
2.成果推送。提倡送社团成果进社区、进敬老院、进贫困户、进特殊教育学校等,文艺社团送演出、书法社团送春联、小记者社团送故事、创客类和科技类社团送科学知识、演讲社团送好政策或先进典型事迹、其他社团送展览等,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扩大社团在学校内外的积极影响。
(六)规范档案管理
各校要建立社团建设档案: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包含:目标、内容、进度表)、活动记录、活动图片及视频、学生评价、阶段总结、社团汇总表(附件3)、学生登记表(附件4)等。
四、保障机制
(一)加大宣传力度
各学校要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家长会等形式向社会群众及学生家长广泛宣传社团活动的意义,争取广大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要坚持自觉自愿的原则组织学生加入社团,不得强制加入,同时要向有意加入社团的学生及家长发放征求意见书,并保留其回执单。
(二)实施经费保障
学校要在年度生均公用经费中合理安排用于社团活动的各项开支,年初列入预算,确保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
(三)建立评价机制
1.县教育局对各校学生社团建设情况组织考核评估,包括过程性评价(40%)和活动成果评价(60%)。过程性评价以学期考核评估结果、不定期视导情况和档案记录等方面评价,活动成果评价以每年县教育局组织的社团文化节活动成果展示结果为依据。
2.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把育人功能、组织过程和活动效果作为主要指标,以年度考核为主要方式,科学评定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情况。要将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四)完善激励措施
1.各学校要定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社团、成效显著的社团活动、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个体、成绩突出的社团辅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2.县教育局将根据综合过程性评价和活动成果评价结果,评出优秀社团成果一、二、三等奖、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并择优推荐参评市级优秀社团。
3.各类社团要积极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各类竞赛活动,对于获奖社团,县教育局将给予现金奖励和物质奖励。
4.县教育局将各学校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终督导评估内容,同时适当提高权重占比,并逐步将创客类纳入中招特长生招生计划。各学校要完善关于特长生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将社团活动成果按一定比例计入教师个人教育质量评价结果中,提高教师参与指导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各学校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将学生社团建设和开展社团活动作为实现内涵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要求,加强组织管理,创新社团发展特色,推动社团建设和谐发展,厚植立德树人根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附件4:温县中小学社团学生登记表(样表).doc
附件1:焦作市中小学学生社团备案表.doc
附件2:温县中小学学生社团工作考核标准.doc
附件3:温县中小学学生社团汇总表(样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