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突出主题聚焦特色积极谋划筹备“双节”文旅活动 依托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以“太极月宴”为主题,围绕太极文化,推出《今夜·东沟》沉浸式实景演艺,开展“名师传承·共享太极”“追寻太极·喜迎国庆”“太极·蜜雪”融合游等主题活动,打造“白天逛大咖、游市集、品美食,晚上游东沟、看演出、住民宿”沉浸式旅游产品,丰富游客体验,持续擦亮“太极拳”金字招牌。围绕城市消费中心,举办慈胜里开街活动,开展“夜游子夏湖、吃在红星街、探秘博物馆、非遗大市集、戏曲展演周”等5大类活动,同时串联小麦博物馆、太极庄怀药小镇、华夏澄泥砚、子夏耕读园等文旅资源点,整合研学教育、文化传承等业态,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线路。目前,我县已筹备谋划“双节”文旅活动10余项。(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我县“完善系统+资源共享+部门协同”提升交易服务效能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以提升交易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累计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94宗,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一是完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在实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全程线上办理的基础上,协调交易平台第三方运营维护机构,推行中标通知书在线发放、政府采购领域中标合同在线签订等功能,为公共资源交易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易环境。二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持续推进融入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与10余个外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远程异地评标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要素资源全方位流动与聚集,提升资源共享水平。三是加强部门协同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组织协调交易中心、财政、住建等多家部门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一企一策、一标一策”专题帮扶活动,并组织10家以上本土企业参加“交易大讲堂”等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各方交易主体满意度。(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我县防管结合做好交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 一是持续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治理。通过“人工+机械”清理模式,高频次对温沁路、紫黄路等主要干线公路实施机械化清扫和洒水保洁。截至目前,累计人工清扫道路2262余公里,冲洗护栏8000米,清理垃圾140立方米,挖补坑槽1880平方米。二是扎实开展在建工地扬尘防治。重点做好沿黄、焦平、沁伊高速项目工地和公路养护作业的扬尘防治工作,严格落实扬尘防治“六个百分百”。截至目前,共投放雾炮车15台、洒水车29台、无人机1架;铺设土工布覆盖土方17.44万平方米,设置施工围挡1.67万平方米。三是不断加大路面执法管控力度。在重要路段对货车超限超载运输、“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在城区主要入口设立4个卡点,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大气污染夜查和重型柴油货车尾气检测,持续加强路面执法管控力度。截至目前,检测车辆6.04万台,开展大气污染夜查行动20次,抽检重型柴油货车1436台次。(交通运输局)
我县构建工业用水保障体系助力企业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高效实施的理念,通过精准施策,全力构建稳固的工业用水保障体系,为重点企业用水提供水资源支撑。一是精准铺设管网。通过实地勘察与专家研讨,确定沿子夏大街向南铺设供水主管道方案,工程从老蟒河北岸起始,沿纬三路北侧向东、子夏大街西侧向南连接至现状供水管网,满足企业对优质水源的需求。二是科学调配水源。制定分区域、分时段供水方案,确保南水北调水厂正常水压及流量,并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对超采区进行调减开采,维持工业用水基本供应。三是强化应急保障。建立专人对接机制,根据重点企业蓄水池水位线数据,迅速启动保供水应急预案,通过启用经开区第二供水厂、对纬二路沿线供水用户采取短时停水等措施,确保重点企业用水。(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黄河街道综合发力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聚焦“前端”,加强指导服务。结合执法工作实际,聘请焦作市安全专家对辖区企业生产现场、安全资料开展帮扶指导服务,通过下达检查文书的方式,促使当事人限期整改,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聚焦“中端”,落实审慎监管。深化行政指导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制度,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轻微问题,采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指导企业开展合规整改。聚焦“后端”,强化整改提升。加强问题企业跟踪指导,引导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合规管理,避免同一风险点再次违法违规,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共帮扶指导企业211家,帮助企业发现一般隐患1780条、重大隐患为186条。(黄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