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卫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三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0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后,我局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具体事项,迅速落实意见建议,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擦亮农业品牌、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上真抓实干求实效,在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之乡上精准发力,加快我县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步伐,助推我县乡村全面振兴。
一、抓牢“三项举措”,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工业化思维,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怀药优势集群等项目建设,做精“土特产”文章。一是持续壮大龙头企业。今年3月,京华公司入选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名单;4月,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5家,分别为立达老汤、香曼食品、劲大怀药、三和堂、怀状元。截至目前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9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天香、大咖、京华),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截至5月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二是持续抓好产品创新。力争2024年完成北京同仁堂以怀药为主的中药饮片产品,怀山堂公司铁棍山药系列产品,以及山药黄金脆,山药芝麻脆等怀药产品上市销售。持续发挥温县铁棍山药品牌优势,积极构建产业标准体系、聚焦“药字号”“健字号”产品研发、发力市场建设。三是积极推动示范片区建设。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生态宜居星”创建工作初见成效,2024年度计划创建“生态宜居星”153个,以陈家沟景区为中心,以四大怀药、小麦种子、休闲农业为主导,打造“太极养生”“一种一药”两大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涵盖温泉街道柴门庄村,张羌街道马庄村,赵堡镇陈家沟村、南保封村等5个乡镇(街道)10个村。
二、落实“三个重点”,增强乡村发展活力。以绿色农业、乡土人才、乡村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一是绿色农业亮点突出。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引领,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申报认证农业品牌共计34个,其中绿色食品24个,有机食品1个,地标农产品1个,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总认证面积达9.74万亩。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6.47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88.22%。二是拓宽农业人才渠道。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组织2名优秀高素质农民学员参加河南省2024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积极引导优秀返乡创业大学生、新型经营主体代表参加“头雁项目”培训,全市共40个名额,其中我县分配名额7个。三是挖掘县域特色产业。以产业优势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丰富、产村深度融合、带农增收效果显著为目标,组织召开全县乡村产业谋划会,深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累计培育3家省级“一村一品”,3家市级“一村一品”。黄庄镇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2024年上半年,温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5元,增速6.6%,居全市六县市第一名。
三、依托“三种途径”,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一是立足产业发展,推进有效衔接。围绕全国制种大县、怀药优势产业集群优势,聚焦粮食、怀药、特色种植和太极拳等主导产业和文旅优势,组织实施仓储、食品加工、太极服饰加工、太极拳文化旅游研学等特色项目。2024年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已到位4526万元,对接项目55个,已全部开工。二是着力稳岗就业,促进持续增收。坚持把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深入开展企业送岗、直播带岗等活动,实现有意愿脱贫劳动力应就业尽就业,确保脱贫户收入稳中有升。截至目前,全县针对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发布“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网络招聘公告22期;脱贫享受政策户和监测对象务工人数达2896人,设置公益性岗位296人,脱贫人口新增持证人数达149人。三是抓实社会帮扶,提升脱贫群众内生动力。落实“四个一批”工作要求,更好发挥财政衔接资金撬动作用,确保各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65%;严格按照项目收益分配方案执行,鼓励乡镇(街道)对致富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进行激励,建立奖励机制,确保智志双扶;加大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一次性交通补助政策宣传力度,提高脱贫群众政策知晓度和外出务工就业积极性;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各乡镇(街道)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就近提供务工岗位,切实提高脱贫群众工资性收入。
四、做强“两大平台”,强化信息服务效能。以推进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为抓手,持续做强“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两大平台,持续提升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一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认真实施推进“一村九园”建设,召开大数据系统培训会议,更新及时数字乡村大数据系统数据。加强沟通协调,与温县联通公司和中微达企业对接,持续保障服务器和物联网设备正常运行。加快“一村九园”园区提升工作进度,已完成马村蔬菜大棚园区和九五外婆果园园区设备安装运行。已完成2024年国家级数字乡村示范县申报工作,积极参加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二是建强惠农服务平台。积极发挥温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阳光房”作用,探索“政府+农行+专业公司”三方投入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发网上综合服务平台,设置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招标采购等智慧服务板块,建成“一站式”惠农利农服务平台,开发网络竞价系统,线上竞价代替现场竞价,破解线下竞拍距离远、成本高等制约,有效杜绝“熟人效应”,避免暗箱操作、串标围标等问题。今年以来,新入场公开交易27宗,成交额1134万元,平均溢价率75%,增加村集体收入74万元,农村集体资产溢价增值效果明显。
温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