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人民政府 WWW.WENXIAN.GOV.CN
繁体 | 简体 | 进入关怀版 | 无障碍
十三届县委第四轮巡察整改情况集中晒成绩单
温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wenxian.gov.cn 发布日期:2024-01-04 08:42
分享到:

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安排6个督查组,对十三届县委第四轮巡察的黄庄镇、北冷乡、武德镇、赵堡镇4个乡镇党委及所辖的108个村党支部的整改情况,以及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党组的整改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按照《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现将整改情况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从督查的情况看,4个乡镇党委把巡察整改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主动担起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巡察整改工作,通过狠抓村级整改,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和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2个县直部门通过抓点带面、举一反三,建立完善了一批事关全县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起到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用。

一、乡镇整改方面

1.黄庄镇党委,巡察组共反馈问题39个,已整改39个,整改到位率为100%。

为保证整改落实到位,黄庄镇党委把巡察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带头组织学习、分析原因、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督促整改、持续跟进,有力地保障了巡察整改落实落细。针对巡察反馈的“指导村集体经济增收、激活集体资产资源办法不多,措施不够得力”问题,镇党委针对摸排出来的全镇闲置资产资源,梳理分类,建立盘活台账。西虢村仓储已入县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招标。对暂无价值、纠纷的资源逐个分析,长期坚持整改盘活。目前黄庄镇两个土地流转核心经营区已初具雏形,稳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各村加速土地规模流转,增加集体收入。针对巡察反馈的“引导传统鞋业提档升级思路不开阔”问题,积极组织引导黄庄镇各鞋企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鞋企的生产经营方式,开阔经营者思路,树立增强创新意识。加速培育区域品牌,研究推进形成品牌效应、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布局。同时推动产业动能有序转换。鼓励引导鞋企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开展改造提升,培育技改项目,提升企业产能质效。

2.北冷乡党委,巡察组共反馈问题32个,已整改30个,整改到位率为93%。

乡党委书记亲自督查督办,逐条进行研究,逐件完成销号,确保整改工作按时推进、取得实效。建章立制13项,为群众解决实事15件,针对巡察反馈的“人居环境整治措施乏力”问题,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与明日公司的对接沟通,确保群众日常生活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清运,做到不聚堆、无异味。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引导力度,进一步促进群众卫生意识、卫生习惯的养成。同时加强对存在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不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程缓慢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约谈,对环境卫生问题反弹严重、群众意见大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问责。针对巡察反馈的“未能有效盘活乡级资产资源”问题,对全乡经营性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梳理,明晰资产租赁年限、土地厂房面积、缴纳租金方式,整理成册。对闲置资产公开对外租赁,尽快盘活闲置资产、增加收益。同时结合律师对所有低价长期合同进行审议,通过法律途径挽回部分损失。

3.武德镇党委,巡察组共反馈问题39个,已整改37个,整改到位率为95%。

镇党委将巡察反馈的4类13项39条问题逐条落实整改责任,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凝心聚力、密切配合,集中攻坚、整体联动,确保整改工作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针对巡察反馈的“文化引领作用发挥不够”问题,对全镇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结合源远流长的“善”文化,打造了大善台“善苑”,紧扣“苏姓发源地”这一金字招牌,建设“苏姓文化馆”,利用遇仙观国保单位影响力,组建“遇仙观文化园”。同时结合辖区内州城遗址、春秋盟书、慕庄村耕读文化馆等自然人文景观,辅以本地特色美食,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观光热线,能够很好面向公众推介、宣传武德镇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针对巡察反馈的“干部工作作风不实”问题,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对日常考勤、工作绩效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对村组干部制定量化考核制度,每月进行百分制考核并排名通报,要求月度考核前后两名分别进行典型发言和表态发言。同时,针对选优配强基层组织有短板问题,武德镇积极探索,从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中择优选拔出63名村级后备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4.赵堡镇党委,巡察组共反馈问题44个,已整改41个,整改到位率为93.2%。

镇党委采取边工作、边整顿的办法,围绕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制定整改措施,明确牵头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每个问题都真改实改。针对巡察反馈的“防汛物资账实不符”问题,镇党委严格按照县防指办下达的防汛物资储备任务,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对防汛仓库物资进行重新清点,列出需补充物资清单,并按照清单及时完成采购。目前新增了木桩400根、袋类2万余条、救生衣300件等,镇防汛仓库物资充足完备、账实相符。针对巡察反馈的人居环境问题发现解决不及时,陈家沟全域剧场、停车场附近等部位环境“脏乱差”问题,镇党委安排人居环境整治办牵头,结合明日环境公司对陈家沟全域剧场、停车场进行集中整治。同时,举一反三,针对陈家沟主要旅游道路沿线,包括新洛路、旅游路、石板路、好汉街,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清理。聚焦细微之处,紧盯死角盲区,明确路段领导责任人、具体整改时限及标准,将整改任务层层分解,压实到人。目前,共出动人员600余人次,整治乱堆乱放41处、清理卫生死角69个。

二、 县直整改方面

1.县自然资源局党组,巡察组共反馈问题33个,已整改33个,整改到位率为100%。

坚决扛牢巡察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党组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带头抓好整改,建立“一二三”推进工作机制,制订相关制度10项,形成了用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工作机制。针对巡察反馈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有弱项”问题,采取不动产转移登记“立等可取”,采取信息共享、全豫通办、免费邮寄、延时服务、网上缴费等多形式多渠道的便民利企措施,出台容缺受理、免收登记费等政策,实施“交房即发证”“交地即发证”“验登合一”创新改革,同时为企业提供代办帮办服务,节省办理时间,提升办理效率。同时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在线上线下公示办事指南,在对群众提出的申请和咨询作出说明、解释时,及时提供一次性告知单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一次性予以告知。针对巡察反馈的“农村房屋不动产确权登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工作推进缓慢”问题,加强与乡镇联动,合力加快推进登记工作。通过查漏补缺,梳理全县符合登记条件的宅基地,对能登、应登的宅基地及时要求技术单位补充完善信息,实现应登尽登。通过多次举办现场颁证仪式,邀请领证村民现身说法,引导村民支持和积极参与农房发证工作,提升登记、发证效率。分类推进,提高证书发放率。结合农户“长期在家、定期回家、长期外出”的情况进行分类筛选,确保农村房屋不动产证书能发尽发。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11个乡镇51344本不动产权证发放,发证率达65.50%,发证率位居全市六县(市)前列。

2.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巡察组共反馈问题28个,已整改28个,整改到位率为100%。

党组书记高度重视建立整改长效机制工作,要求各责任领导和股室举一反三,深刻反思、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准体制机制上的“症结”,一边整改,一边建章立制,扎紧制度“笼子”。针对巡察反馈的“推动解决制约种子产业发展因素力度不够”问题,以制种大县项目为契机,建设高标准试验田,吸引全国知名育种团队,联合河南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利用项目资金145.6万元,“院地企”联合进行小麦种子突破性品种培育和种质创新利用研究工作。加大科研育种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6名科研育种人才,不断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通过制种大县项目资金在全县打造三个高标准小麦制种基地,目前招贤乡和武德镇两个基地建设工程中田间道路硬化已完成招标,正在建设。针对巡察反馈的“树立怀药品牌意识不强”问题,制定《“温县垆土铁棍山药”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范铁棍山药市场秩序,召开电商助农温县铁棍山直播嘉年华活动,全力叫响“不是所有山药都叫温县铁棍山药”。优化统购统销模式。在高产模式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技术培训、社会化服务、品牌建设、包装设计、宣传推介、市场维权等多方面发力,不断打造温县铁棍山药高端品牌形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针对巡察反馈的“产业项目整体运行不佳,未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问题,在全县组织开展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三查三提升”行动,组织乡、村开展排查,对照扶贫项目资金台账(2020年以前)和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台账(2021年至今),逐个项目摸排,对照资产移交、闲置低效、后续管护等重点开展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项目资产及时建立台账,逐项研究解决,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做到边查边改边提升。截止目前,排查出的7个问题项目,已全部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