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1中学成功创建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单位 近日,河南省地震局发布《关于命名2022年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单位的通知》,我县黄庄镇第一初级中学名列其中,成功创建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单位。(应急管理局)
我县荣获市级荣誉 近日,市卫健委、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对2022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情况的通报》,我县在全市2022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中荣获总成绩第一名。(卫生健康委)
我县创新招商模式聚力招大引强 发挥“招商图谱”的导向作用,明确招商重点和招商区域,积极延链补链强链,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依托主导产业发展优势资源,重点做好46个总投资351亿元洽谈项目的跟踪对接,加快洽谈进度,争取项目早落地早见效。持续发挥“平台招商”“飞地招商”经验和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模式的灵活性,特别是发挥专项债项目的融资优势,打造专业产业园区,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制作食品产业专题片和太极文化产业招商手册,为外出招商做好保障,努力在招商方式方法上实现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县新引进项目13个,总投资249.0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重点跟踪项目46个,总投资351亿元。(商务局)
我县聚力打造食品产业集群 突出打造企业品牌,扶持壮大京华食品、立达老汤、品正食品、香曼食品等“头雁”企业,打造“鲜王”“汤王”“味王”“卤王”四大名片,努力实现“中国调料、温县质造”“温县调出中国味”的品牌发展目标。发挥四大怀药、小麦等农产品加工产业优势,依托大咖、京华等企业,培育新式茶饮、养生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等高成长产业链,构建“产、购、储、销”一体化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壮大产业集聚规模,依托大咖国际食品产业园,以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打造现代化食品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食品企业220余家,其中规上食品企业18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我县全力备战“三夏”生产工作 成立“三夏”机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夏”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相关单位责任,确保全县机收工作顺利开展。做好生产机具、零配件供应和储备工作,督促指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各维修网点开展对“三夏”农机具检修,及时排除故障,切实提升机收减损性能。积极开展小麦减损技术、农机安全等培训,并与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机收安全。截至目前,储备各类机具12000余台(套),已检修机具3000余台(套);召开集中培训会5次,培训机手300余名。(农业农村局)
政数局“三个零”按下政务服务“加速键” 创新政务服务举措,进一步精简办事环节,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增强数字化服务观念、补齐自助服务短板,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投入使用政务自助服务终端等一批信息化设备终端,将“面对面”转变为“键对键”的办理模式,全面实现办事服务“零距离”、材料“零提供”、流程“零接触”。截至目前,已通过自助模式为群众办理业务560件。(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黄河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企业发展 一是抓好“双招双引”,提高营商环境“成色”。坚持将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齐抓共管,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开展“双招双引”行动,建立健全全员招商制度,切实提高工作质效。截至目前,该街道在建项目13个,总投资95.2亿元;正在洽谈项目6个,总投资17.41亿元。二是优化企业服务,擦亮营商环境“本色”。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的“痛点”、政策落地的“堵点”、办事创业的“难点”问题,实行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提供全过程代办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截至目前,走访服务企业120家,解决企业难题23条。三是做好企业监督,守好营商环境“底线”。结合安全管家,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充分借助安全专业力量为企业“把脉会诊”,帮助企业诊断、整改风险隐患。截至目前,已开展2轮次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重点检查174家小微企业和5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共发现隐患665条,立行立改544条,限期整改121条。(黄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