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小麦博物馆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补充认定工作的通知》,公布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温县小麦博物馆榜上有名。(信息科)
自然资源局喜获全国先进集体表彰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决定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共拟表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先进集体200个、先进工作者200名,其中温县自然资源局获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先进集体,为河南省县级唯一获评单位。(自然资源局)
《人民公安报》点赞温县公安 近日,《人民公安报》在第三版刊登了温县公安局经验性文章《提升软实力锻造硬队伍》。自去年以来,公安局创新工作机制,通过一系列“知警、暖警、励警、惠警、强警”举措,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安局)
河南省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拟确定名单发布 近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创建第二批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申报工作的通知》,拟确定全省196个村(社区)为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并公示拟确定名单。焦作市共13个村(社区)获评此项殊荣,其中,我县招贤乡安乐寨村榜上有名。(信息科)
医保局“执法监督+协议管理+信用评定”三位一体做好医保基金监管工作 一是强化执法监督能力。建立行政执法常态化学习制度和执法协同机制,推行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确保行政执法过程有效、执法公正、公平,着力打造执法能力过硬的基金监管执法队伍。二是促进协议管理常态化。出台协议考评细则,定期开展协议管理业务专题培训,持续将协议管理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抓手,将日常监管与专门考核相结合,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管控,提高协议管理落地见效。三是探索信用评级分类管理。将医保传统监管方式与社会信用体系融合,实施开展信用分级评价,对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等信用主体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发挥信用监管效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疗保障局)
人社局三举措全面促进居民增收 一是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和减负稳岗扩就业措施,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加强就业援助,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54万元,带动1554人就业。三是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紧扣“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要求,精准开展“订单式”“委托式”技能培训,推进居民持证、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838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3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71人;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8503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万余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司法局推进公证处改革创新为群众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工作及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大公证赋强案件执行力度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确定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具体的工作任务范围、保障措施,支持公证机构在人民法院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环节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发挥好公正职能作用。组织县公证处与人民法院对接,联合成立“执行+公证融合服务中心”,指派公证人员进驻中心,负责执行案件的接待、调查令的交接等工作,同时将公证调查令从一般执行案件拓展到法院的终本案件中,进一步助力化解执行难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咨询2249人次,出具公证文书1082件,法院根据调查结果结案48件。(司法局)
黄河街道织密“三网”构建平安建设新格局 一是织密人防技防“天网”。建立街、村、组三级联动巡逻制度,针对疫情防控、未成年人防溺亡、夏秋两季禁烧、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不断加强巡逻防控力度。同时,紧密结合雪亮工程,实现各村监控全天候、全覆盖。截至目前,辖区共安装监控摄像头130个。二是织密村组治理“联网”。强化“铁三角”(网格长+网格员+群众)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调处、协调联动、分析研判等机制,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及时跟进、主动参与,实现小矛盾不出街道、大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共排查出风险隐患3类10件,其中宅基地纠纷6件,雇佣伤害纠纷3件,社会保障纠纷1件。三是织密服务群众“心网”。成立“民呼必应”工作专班,制定专项工作制度,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进行案件分派,明确责任单位,着力解决好群众诉求。截至目前,共受理群众诉求30件,均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办结到位,按时办结率达100%。(黄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