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年1月18日在温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温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海昌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提请温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任务,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奋力拼搏,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2017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83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7亿元,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8亿元,增长12.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876元、16258元,增长8.5%和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7.43亿元,增长11%。
(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4亿元,增长9.5%;50家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亿元,增长21%。
产业集聚区发展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被初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预计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5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亿元,增长10%;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6.7%,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7.2个百分点。“三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24.2亿元。其中,保和堂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一期怀药冷链加工基地、二期怀药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具备试生产条件,三期种子科技园、四期四大怀药养生园、五期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金水•温县新兴科技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入驻项目24个,投产项目5个。银港智能定制家居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入驻项目34个,投产项目13个。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金水•温县新兴科技产业园纵六路电力线路架设工程,黄河街道办北三线、金水产业园内纵六路机动车道建成通车,纬三路、纬四路西延工程主路面建成。纬二路供水管道铺设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试运行。
骨干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坚持“企业家为大”,着力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天香面业被评为全国小麦面粉加工企业“50强”。艺龙公司、合鑫机械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兰兴电力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怀山堂生物科技在2017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品正食品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中维特品“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保和堂、怀山堂等6家企业纳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录。
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7亿元,增长10.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
太极拳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太极拳魅力不断彰显。成功举办了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陈王廷铜像揭幕仪式、中国书法家、摄影家协会走进陈家沟等系列活动。我县在全市“一赛一节”活动中荣获“特别贡献奖”。被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评为“全国先进武术之乡”荣誉称号。太极拳赛事取得新佳绩。成功举办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系列比赛活动,共有来自十多个国家、26个省市400余支代表队共56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积极参加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等国家级比赛,累计荣获奖牌100余枚。太极拳项目加快推进。温县太极文化创意专业园区成功列入河南省第一批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名单。完成了陈家沟老村改造、王廷大街立面提升等项目,实施了中华太极馆、东沟改造、杨露禅学拳处改扩建、名人故居复建、“大师回归”等工程。太极拳合作取得新突破。与国际投资巨头IDG资本、中原豫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合作启动了河南太极拳学院筹建工作。与银江股份合作打造了“太极云”平台和“太极宝”APP。与中铁建投资集团等签订了赵堡镇特色小镇合作协议。
特色商业区建设稳步推进。特色商业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9亿元,增长21%。丹尼斯、九鑫蓝庭、红星美凯龙等14个项目加快推进,新入驻园区企业20余家。
新兴服务业取得新进展。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县共有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社、电商个体723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2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12.3亿元。我县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金融业发展强劲。坚持“资本活县”战略,太极圣地投资集团运营能力进一步增强,融集资金12.2亿元。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全县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7.2%。物流业发展良好,税收达到6500余万元。
3、现代农业全面提速。预计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5亿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58元,增长9%。粮食生产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县小麦平均亩产580.2公斤,较去年增产5.2公斤,高产攻关田亩产812.4公斤,增产72公斤。农业科技取得新突破。平安种业“京品50”通过国家审定。“毛白杨种质资源收集与良种选育”获得省林业厅科学进步成果一等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拥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0家,市级15家。天香、怀山堂、保和堂3家企业通过省农业产业化集群认定。拥有驰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产品14个。“麦乡”牌太极铁棍山药挂面获“金质产品”奖,“怀山堂”牌铁棍怀山药粉获“优质产品”奖。全县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8个,有机食品4家。怀药产业化发展步入快车道。实施精准化、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化种植,建设了总面积1万亩的5个怀药标准化示范园区。引进社会资本,建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助推四大怀药产业发展。同仁堂、紫宸宣两个中药配方颗粒项目签约落地,温县怀药产业化发展进入快车道。温县铁棍山药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红峰牌铁棍山药荣获中国第11届有机食品博览会优秀奖、中国第18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实施重点项目158个,全年完成投资95.6亿元,占计划108.5%。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6亿元,占计划145.3%。2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9亿元,占计划179.9%。项目谋划成效显著。谋划了中节能风力发电、富乔公司循环经济产业园、桑德环境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城市水系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等项目。其中,中节能100MW风电场项目完成项目核准,预计2018年上半年开工;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列入国家能源局“十三五”生物质热电项目盘子;温县静脉产业园项目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项目35个,争取资金1938万元。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全面开展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全年备案、审批及核准项目923个,总投资79.8亿元。
(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
大力开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项目48个,总投资80.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1亿元。突出规划引领。城乡总规、美丽乡村建设、赵堡特色小镇顶层设计、村镇体系、全域旅游等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城市形象得到提升。重点围绕路、水、园林、文化打造城市,实施“两高一快两环线两通道”工程,新洛路绿色廊道工程建成完工,环城水系周边2个文化主题公园和4个景观节点建成投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新水厂建成投用,城区群众喝上了丹江水。第二污水处理厂基本竣工,产业集聚区污水实现全面截污纳管。郭熙文化园、司马文化园、古温大街和司马大街北段雨污分流工程、子夏大街雨污管网全线贯通工程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竣工投用。交通路网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新洛路东段大修、紫黄路大修、环城水系廊道续建、陶沁线改建、温徐路和新洛路东入城口改造等工程。农村公路改建45.8公里,解决了“出行难”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整合涉农项目资金9000余万元,优先投向10个重点攻坚村、38个美好乡村和90个宜居乡村。我县荣获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试点。陈家沟村成功入选全国文明村镇。
(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抓好“六控”工作,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实现“两降一升”,全年优良天数达217天。开展“电代煤”“气代煤”工作,完成5000户双替代改造。建成洁净型煤加工中心8个,取缔燃煤散烧设施561台。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367家。持续改善水系生态。全面推行“河长制”,引黄调蓄工程完成项目前期。完成禁养区内111家养殖场搬迁取缔任务。沁河温县段综合治理、陈家沟引水等工程完工,新蟒河移民区段河道治理工程顺利推进。
(六)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城市综合执法局正式挂牌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信社改制进展顺利。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运行逐步规范。县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三十五证合一”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强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新引进市外投资项目87个,总投资248.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成功引进了贯辰通航等一批好项目,生物质热电联产、南兴装备、碧桂园、恒大、华夏幸福、居然之家等50个项目正在洽谈对接。
(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今年高考我县一本上线542人,较上年增加124人,其中两名考生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完成第四实验中小学、6个幼儿园续建及25个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第五实验小学。全民健身蓬勃发展。完善全县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着力抓好“县、乡、村”健身工程,90个行政村实施了路径工程,实现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加大太极拳“六进”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太极拳普及推广。我县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和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开工建设温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一体化项目。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为50个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提供资金和文化设备支持。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妇幼保健院综合业务楼、中医院综合病房楼等项目进展顺利。我县被评为全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先进单位。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城镇新增就业7220人、再就业2035人、困难人员就业59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00人。社会福利中心建成投用。脱贫攻坚强力推进。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亿元,其中专项财政资金1916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8个,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医保精准扶贫托底救助工程,实现2752人稳定脱贫。为1254户贫困户发放了“两免一补”小额扶贫贷款,资金总额4282.05万元。建立温县扶贫云平台,实现贫困户信息、帮扶措施和成效的实时查询。
今年以来,我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对滞后,稳增长面临的困难仍然比较多。二是要素制约仍然较大。受宏观大环境影响,环保、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并呈加剧趋势,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三是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部分项目由于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市场预测不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因素影响,致使项目建设受阻。
二、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任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实现质量效益新提升
1.加快工业经济提质转型
抓好集聚区建设。实施“1363工程”,即实施“100个以上重点项目”,开展“三大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六大园区”建设,打造“三条新兴产业带”。以特色化、智能化为重点,打造保和堂产业园、金水•温县新兴科技产业园、银港智能定制家居产业园等三个百亿产业园区;以高端化、品牌化为重点,打造食品药品、电气自动化、高新技术等三大新兴产业园区,着力构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项目,实施未来路、天香大街北段改造,奏庭路、和谐东路、北冶中路、北冶西路、纬一路东延,纬一路、纬三路供水管网等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
抓好十大工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保和堂三期四期、同仁堂中药配方颗粒、中节能风力发电、汇豪彩铝板、生物质发电及供热等项目。大力推动大咖食品原料基地、金桥白鸽装配式建筑、其美公司高档装饰板、京华食品冷冻干燥食品、神龙泵业等项目竣工投产。
抓好龙头企业培育。重点抓好保和堂、同仁堂、怀山堂、兰兴电力、中轴福漫、福沃重工、中维特品、大咖食品、汇豪实业、恒昌贵金属等“十大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打造区域性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十大成长性企业”,加速豫电中原、利伟生物、京华食品、太极门业、东方祥生、东方碳素、卷烟材料、河财管道、艾文斯、郑耐新材料等企业做大做强。
抓好企业创新驱动。实施“十大技改项目”,鼓励卷烟材料、万兴液压等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步伐。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市长质量奖,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保和堂、怀山堂等企业主板上市步伐,鼓励更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力争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科技小巨人3家。
2.加快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抓好太极拳发展。加快陈家沟核心区建设。积极与IDG资本、中原豫资、上海湘江、银江股份、福通控股等公司对接,做好空间布局、创意策划和项目建设,提升景区承载力。完成杨露禅学拳处二期、东沟改造提升、中华太极馆建设、名人故居复建等工程,推进太极文旅小镇项目。加快太极文化创意专业园区建设,实施“大师回归”工程和著名拳师武馆群建设,持续推进陈家沟老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太极云”工程,开工建设河南太极拳学院,打造民宿样板、特色街巷,不断丰富景区业态。加大太极拳发源地宣传。谋划开展“百城千万人走进陈家沟”等系列活动。市场化运作“太极拳家乡赛”,积极争取国家级太极拳赛事在温县举办。推进太极拳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持续扩大太极拳对外影响力。推动“太极+”产业发展。发展“太极+康养”,引进中医养生、文化休闲、医养综合体等项目,努力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发展“太极+旅游”,高标准规划建设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完善软硬件设施,丰富文化内涵,补全旅游链条。发展“太极+教育培训”,大力发展高水平武校武馆,培育一批高素质拳师,吸引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到陈家沟寻根问祖、拜师学拳。发展“太极+文化”,组建“国学、国医、国术”专家智库,打造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发展“太极+武术”,规范武术管理,培养实战人才。发展“太极+制造”,培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研发富有太极拳文化特色的衍生产品。
抓好全域旅游发展。以陈家沟特色小镇为核心,通过交通路网将太极拳与文化资源、四大怀药、沿黄旅游、农业观光、乡村田园体验相融合,加快贯辰航空小镇建设,构建多种元素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努力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积极打造文化旅游首选目的地。
抓好特色商业区建设。完善规划,优化布局,加快推进丹尼斯、红星美凯龙、邮政大厦、电业大厦等重点项目,促进特色商业区扩容增效。积极洽谈居然之家、华润万家等项目。
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建设西部现代物流园区与城区农产品电商物流园,谋划建设集聚区冷链物流园,加快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鼓励中信银行、中原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温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央企和上市公司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力争全年融资不低于15亿元,实现金融业突破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完成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50个农村服务站点等项目,实现农村服务站点全覆盖。加快推进中原电商城项目,建成陈家沟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业态,积极发展健康、节能环保住宅,加快房地产和建筑业健康发展。
3.加快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万亩方、十万亩方提升工程及田间工程项目。继续推行小麦“八统一”标准化模式,力争推广面积达到全县粮食生产面积的30%以上。扩大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力争达到8万亩。
做大种子产业。用足用好国家、省农业科技扶持资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扶持平安种业、丰华种业等科技企业发展,整合育种人才和种业企业,发展壮大种子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种子之乡。
做强怀药产业。成立温县四大怀药产地集团公司,谋划建设怀药交易市场,打造发展平台,推动怀药产业化发展。抓好5个怀药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申报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怀药交易中心建设,支持怀山堂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标准化示范园区面积达一万亩。
提升农业品牌。突出小麦良种、铁棍山药等特色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种植,积极培育专业村、专业乡。进一步完善铁棍山药追溯系统,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引导支持保和堂、怀山堂、天香、鑫和农庄等农业龙头企业研发生产高端产品,打造农业知名品牌。
探索三产融合新模式。围绕“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建设,探索“农民+基地+合作社+企业+市场”等模式,发挥农业龙头、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核心引领作用。支持平安种业、怀山堂等龙头企业申报小麦种子、怀药产业化集群,加快推进鑫合实业、润佳山药实施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力争在三产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二)强抓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以“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为载体,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分包责任机制和一周一例会、一旬一督导、一月一汇报、一月一评比“四个一”推进机制,坚持分类指导,落实协调机制,强化跟踪督导,完善考核细则,严格奖惩问责,确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全县重点项目预安排155个,总投资371.4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拟申报省重点项目5个、市重点项目24个。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农村产业融合、文化旅游发展、城镇化建设、服务业发展等领域,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加强项目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支持盘内,力争争取政策性资金超亿元。
(三)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高标准规划。全面完成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抓好子夏大街、司马大街、王廷大街、新洛路等主要道路和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实现县城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覆盖。
高品位建设。加快推进集中供暖、供水管网、雨污管网、路灯改造等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城市道路修补工程。完成古温国文化园、温徐路绿色廊道、南水北调生态廊道续建,加快推进慈胜公园、太行路绿化提升改造、环城水系桥梁建设等工程。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实施垃圾处理项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高起点推进。持续推进“两高一快两环线两通道”工程,加快焦平高速、焦唐高速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西环路、G207焦温快速通道(北环)等工程。积极争取谷黄路大修、温徐路大修工程,更好地实现与焦作、郑州的融合发展。实施慈胜大街南延、郭熙大街等城区道路工程,加快推进司马大街南段综合提升、黄河路向东打通工程。改善城区通行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高质量实施。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提升的要求,加快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战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保和堂产业园“农业种植观赏区、无硫加工体验区、旅游产业服务区”三区建设,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谋划怀药小镇、种子小镇、司马小镇等项目。着力推进乡村规划、村容村貌、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六大提升工程”,加快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气、排水、通信、电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建设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文明程度高、机制活的新农村。
(四)加强生态建设,力创环境保护新成效
实施“蓝天”行动。深化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严格落实“六控”措施,重点抓好“封土”期间各项管控,推动大气质量持续好转。实施“碧水”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河道污染整治、河道沿岸绿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业整治等工程,确保水质达标。实施“净土”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实施“雷霆”行动。持续加大“蓝天风暴”联合执法力度,重典治乱,铁拳治污。
(五)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全面发展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投资类项目在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实现市场主体全程电子化登记,降低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性成本。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切实保护农民合理用水权益,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强化医联体建设,全面开展健康扶贫。
扩大对外开放。持续开展全县招商引资竞赛活动,紧盯全国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创新招商方式,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在重大项目和新业态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全年引进项目5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0个,超10亿元项目2个。
(六)着力改善民生,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强力推进精准扶贫。聚焦扶贫项目支撑、优化扶贫政策供给,坚持产业扶贫、金融扶贫齐头并进,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倾斜力度,加快脱贫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民生投入,持续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年度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提档升级,完成第五实验小学等项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打造温县教育品牌。建设健康温县。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妇幼保健院病房楼、人民医院养老护理院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中医院门诊楼等项目,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建设文化温县。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送基层和戏曲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城区、农村体育设施,持续抓好太极拳“六进”活动,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工作。提升保障水平。实施就业惠民和创业富民工程,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提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农村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率。强化社会整治。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新机制,有效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继续抓好安全生产、防汛抗旱、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等工作,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8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坚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