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温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wenxian.gov.cn 发布日期:2019-04-29 11:08 责任编辑:温县发改委
分享到: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8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1%,税比72%;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出好的增长态势。

(二)项目投资稳健运行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开展“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9亿元,2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3亿元,155个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占计划的101.5%,智尚科技、立丰机械、天海水利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温县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荣获四季度和全年综合排名第一名。载体作用显著增强。北京同仁堂、大咖食品、哈联科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金水新兴科技产业园新入驻项目18个,银港智能定制家居产业园新入驻项目8个。特商区围绕“争快晋星”目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红星美凯龙、远大时代城、华洋天玺等在建项目快速推进。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工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全县48个“三大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8亿元,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1.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0.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9个百分点。实施“腾笼换鸟”项目35个,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京华、东方祥生等5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艺龙、品正等2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怀山堂、保和堂被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企业。

二是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太极拳产业快速发展。杨露禅学拳处改扩建一期、东沟生态改扩建、中华太极馆、陈正雷太极书院等项目建成投用。IDG资本“印象太极”演艺项目正式启动。太极拳学院项目前期已完成。组织开展“百城千万人走进陈家沟”系列活动。成功举办2018中国旅游日河南分会场暨“共享太极·共享健康”文明旅游活动启动仪式。积极承办河南省第二届传统武术大赛,举办了太极拳家乡赛等赛事活动。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29亿元,增长20%。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建成226个。金融业平稳运行。“引金入温”步伐不断加快,与中原银行签订政银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内中原银行将向我县提供不低于50亿元的综合融资支持。房地产业保持健康发展,预售面积、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2%、30.7%。

三是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向好。成功创建全省唯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小麦平均亩产547.5公斤,居全市第一。成功举办中国·温县首届小麦种子产业博览会。2个小麦品种,4个玉米品种通过省审。小麦种子基地稳定在30万亩,年外销小麦种子1.2亿公斤。建设四大怀药标准化示范园区8000亩,建立“八统一”示范方13个。温县铁棍山药通过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集齐工商、质检、农业三大“国家级地理标志”。平安种业、鑫合实业、绿怀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园区示范基地。乡村振兴规划初稿编制完成,集中开展“六边五清五化”行动,建成美好乡村85个。2018年田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沁河下游防洪治理、新蟒河河道治理等工程顺利完成,老蟒河河道治理工程开工建设。

(四)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县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重点项目58个,完成投资11.2亿元。G207焦温快速通道项目率先在我县开工,黄河路西段改建全面完成,郭熙大街、北一路、慈胜大街南延、东一街等道路工程顺利推进。古温国文化园、暗香园等5个公园游园完成建设,完成320公里“四好农村路”创建,前上作、太极镇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全面打响。

二是城区面貌显著提升。加快推进“五城联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通过省级初审,大力实施示范街创建、“双违”和市容秩序专项治理,拆除违建192处,黄河路、太行路、古温大街立面改造基本完成,利民街、云锦巷、祥云街等117条背街小巷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开展“双替代”、扬尘管控、餐饮门店油烟净化等专项治理,PM10、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完成“双替代”10183户。全面推行河长制,关闭沿河禁养区养殖场121家,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施25个园林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4%,人均公园绿地11.8平方米。全县植树造林7796亩,高质量完成10公里温徐路绿色廊道建设任务。

(五)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一是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规范行政审批服务事项971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证照分离等改革措施成效明显。医改成果持续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省领先,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取得省银保监局批筹。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农业水价等改革有序推进。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8年,新引进项目56个,总投资23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上海翡诺、尚中部品、金鹿堂药业等一批项目成功落户温县。

(六)民生福祉持续提高

一是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扎实开展“四大硬仗”“六大行动”“四大工程”,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73户1662人,10个贫困村摘帽出列。

二是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待遇标准逐年提高,就业创业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和补贴9.6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40万元,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7000余人。发放低保和困难供养资金2792.83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6户,新建12家农村幸福院和4家日间照料中心。

三是大力发展公共事业。第四实验中小学建成投用,11个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4个幼儿园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第五实验小学主体基本建成,高考各批次上线人数实现9连增。人民医院养老护理院、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基本完工,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顺利推进,建设完成226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四是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深化平安温县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化解信访老案积案,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总体上看,2018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够优化。服务业比重偏低,传统工业比重较大,产品供给结构不优。二是要素保障需要加强。受环保、土地、融资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推进缓慢。三是工业项目投资拉动不足。2018年全县重点工业项目84个,总投资102.2亿元,大个头项目偏少,拉动力不足。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优势、补短板,着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温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力推动创新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加强科技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努力加快协调发展,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决做到绿色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市定目标,PM10和PM2.5浓度控制在市定标准以内。有效扩大开放发展,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实际利用省外境外资金取得新突破。持续提升共享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773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产业转型,开辟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主战场,加快推进总投资273亿元的172个重点项目建设,奠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基础。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积极谋划引进项目。装备制造业重点抓好中轴福漫、兰兴电力、镜蓉泵业、天海水利、汇泉泵业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行业龙头,建设中原先进制造业基地。食品加工业重点抓好北京同仁堂、保和堂、怀山堂等企业加快发展,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加工集散地。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围绕调味品、制革制鞋等传统产业推进转型升级,调味品业重点抓好京华食品、品正食品等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由中端向终端转变。制革制鞋业重点抓好箱包革、汽车高档革等项目建设,加速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中节能风电、大同富乔生物质热电联产、海利科技动车维护品、金鹿堂新型医疗用品等项目建设,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要促进服务业扩容提质。坚持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培育新型服务业并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齐抓,新增30家年营业务收入超1000万元的服务业企业,有效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叫响太极拳世界品牌。加快推进IDG资本“印象太极”、太极拳学院、大师回归、东沟改造提升、杨露禅学拳处二期等项目建设,完成博物馆改造提升、陈家沟导视系统建设。举办好“功守道”城市功夫大会、太极拳家乡赛等活动赛事。加快特商区提质进位,重点推进红星美凯龙、华洋·天玺、远大时代城、盛世清华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形成建设规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新业态,推动特色商业区高质量发展。坚持资本活县战略。依托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IDG“印象太极”演艺、国储林等重大项目,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央企、上市公司,通过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设立基金等方式进行融资。积极推进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引导信贷资金向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高成长性企业倾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点覆盖率达80%,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亿。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园、西部现代物流园等项目,积极谋划产业集聚区冷链物流园。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将太极拳与司马文化、院士文化、四大怀药、温泉、沿黄旅游、农业观光、乡村田园体验等相融合,突出发展人文游、康养游、生态旅、体验游,构建融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旅游产业。

三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农业。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5个麦药轮作标准化示范区。发展高效农业。大力推行“五优五化”,提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拓宽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体验”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绿色农业。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健全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标准,加强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打造1万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智慧农业。依托全县智慧三农信息化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智慧农业”面积2万亩以上。发展品牌农业。立足温县产业优势,完善温麦良种、四大怀药等农产品的系列标准体系建设,打造温县农产品的公共区域品牌,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更多的“温县农耕”。

(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一体化新格局

一要提升城市品质。持续开展“五城联创”,着力改善居住环境,加快实施前上作、太极镇、后上作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东梁所城中村改造、东方红广场区域改造。实施慈胜公园、和谐公园建设和小天鹅游园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环城水系整体提升工程。加快城区集中供暖、供水、污水管网建设,完成黄河路、慈胜大街雨水管网改造,开工建设张庄220KV输变电工程。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场三期、建筑垃圾处理等项目,新建改造一批公厕和垃圾中转站。

二要强化路网建设。完成谷黄路东段大修工程,开工建设西环路,推进G207焦温快速通道温县段(北环路)工程,做好焦平高速前期工作。实施人民大街南段拓宽改造、太行路改造提升、黄河路东段改造、振兴路东段建设、慈胜大街南延、郭熙大街续建、人民医院向南打通等工程。推进济河路和引沁补源渠上路改造、南仓线黄庄段“白改黑”、马武线西段大修等工程。

三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持续推进美好宜居乡村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省“四美乡村”示范县。突出垃圾、污水、厕所、村容村貌“四大主攻方向”,大力开展“六边五清五化”整治行动。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双延伸”。

(三)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

一要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二要稳妥推进财政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从严从紧编制好2019年预算,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前瞻性和计划性。

三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合全县优势资源,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任务,为全市全省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温县模式、温县路径。

四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综合监管等制度,强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五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动服务事项“五级十同”,努力实现政府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

六要强化招商开放工作。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外来投资项目50个以上,其中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超70亿元。

七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深入开展规模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突出抓好扬尘污染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等管控工作,推进重点涉气企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完成“双替代”4.16万户,空气质量主要指标达到市定标准。加快生物质发电集中供热供暖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施“水网”建设工程。加快实施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四水同治”,完成南水北调生态补水项目,实施小浪底北岸灌区、老蟒河防洪治理、新蟒河下游河道治理、济河河道治理等工程,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和非法采砂整治行动。实施“绿网”提升工程。开展国土绿化提速、建设森林温县行动,实施城区“见缝插绿”、农村“四旁增绿”工程,完成紫黄路、谷黄路、温沁路绿色廊道建设,加快国储林项目落地,加快构建黄河滩区绿色生态防护体系。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

一要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773人,5个贫困村摘帽出列。加强扶贫项目库建设,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巩固“清零”目标。深化健康扶贫,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创新兜底扶贫政策,把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确保应保尽保。

二要加快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完成第三实验小学综合楼、第四实验小学综合楼、第二实验中学宿舍楼建设。加快第五实验小学续建、3个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7个幼儿园、4所寄宿制小学等项目建设,完成妇幼保健院病房楼、人民医院养老护理院、中医院综合业务楼等项目,加快推进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项目、中医院门诊楼、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演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太极拳“六进”活动,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

三要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就业惠民、创业富民工程,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提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农村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率。建成2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加快农村幸福院建设步伐。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四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隐患大整改、治安大整治,建设平安温县,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推进“河南省食品安全县”创建。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及时预防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开启经济发展高质量向前推进、努力在焦作出重彩、更精彩中奋力开创温县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责任编辑:温县发改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