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
报 告
2016年1月18日在温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温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东安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提请温县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在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围绕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一)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健康平稳
2015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5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9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市定目标。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1.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预计完成农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4%。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成全县262个行政村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登记工作。各乡镇建设了农资、农技、农机、生活四个服务中心,北冷乡、黄庄镇三农服务综合体建成投用,番田镇三农服务综合体正在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全国首家小麦博物馆即将竣工。粮食高产保持领先。全县小麦平均亩产571公斤,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30万亩核心区亩产达660公斤,创国内最高纪录。特色优势更加明显。成功举办第五届温县铁棍山药文化节,“温县铁棍山药”驰名商标进入最后审批环节。开展铁棍山药提纯复壮试验工作。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铁棍山药种植面积达2.3万亩。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小麦新品种“平安11号”、玉米新品种“京品50”通过省审,全县累计培育小麦品种16个、玉米品种6个、怀药品种2个。小麦种子外销达1亿公斤以上。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200亩,30个行政村实现整村流转。全县农民合作社累计达103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1家,市级示范合作社34家。全县认证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19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近5万亩。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生态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温县水系生态规划》编制。全县完成植树造林8000余亩,顺利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验收。完成10个美丽乡村绿化任务。环城东渠续建、环城北渠配套工程竣工,环城南渠有序推进,启动沁河温县段综合治理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土地整理、高标准粮田、田间工程、农网改造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建设农村公路42公里。解决9个乡镇4.35万名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成575户农村危房改造。成功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41个,达标村80个。完成2个省级生态村和8个市级生态村创建任务。
2.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13%。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制革制鞋三个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97亿元,增长16.1%。产业集聚区发展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成功跻身全省集聚区集群发展30强。“五规合一”规划调整工作在全省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率先通过,新增规划面积7.5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达21.3平方公里。纬七路全线贯通,综合服务中心、纬二路东延管网等工程稳步推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被评为“科技部中国创新驿站河南省区域站点”“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知名品牌示范区”。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艺龙公司成功申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中维特品药业和兴发生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家。院士工作站4家,数量居全省县级第一。成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重大科技专项1个、省自主创新产品1个。万隆精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利伟生物申报“新三板”挂牌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受理。天香面业被授予“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京华公司被认定为2015年度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完成节能减排任务。2015年全县万元产值能耗为0.65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0.9%。完成9家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和21家工业企业大气专项治理工作。2015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2.5%,高于市定目标12.5个百分点。
3.太极拳开发、商贸服务发展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区建设步伐加快。启动陈家沟太极拳文化产业整体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陈家沟老村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王廷大街、祠前街外立面改造持续推进,陈家沟安置小区基本完工,辛堂村安置小区进展顺利。参与组织“共享太极、共享健康” 百万世界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创造了最大规模武术表演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举办温县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参加第八届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等赛事活动。启动陈家沟太极拳中国驰名商标创建、陈家沟太极拳总馆全球连锁工作。陈家沟村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河南省首届最美乡村”称号。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扎实推进。商贸、金融等服务业日益繁荣。特色商业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实施项目12个,完成投资6亿元,春城华庭、新东未来城、远大理想城等项目顺利实施,子夏商务中心等项目积极推进,与河南大商集团、郑州丹尼斯签订投资框架协议。盛弘尚都扩建开工建设,金太极、胖发祥等商场健康运行。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06.6亿元,增长10.6%。各项贷款余额达62.4亿元,增长6%,贷款新增量、贷款增幅、新增存贷比均居焦作六县(市)前列。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电子商务奖励扶持资金申报办法》等扶持政策,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全县电子商务企业近200家,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
(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正在编制《城区供水、供气、供热、防汛排涝专项规划》,完成新市民社区试点规划。城建工程进展顺利。水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拟进入招投标阶段。制定“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计划”,完成黄河路7000平方米人行道铺设、3.2公里280盏路灯改造。完成纬三路及纬七路道路绿化工程。完成获轵线西段、温沁路、老温孟路大修工程。完成城区12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建。实施太极游园改造工程。启动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和司马大街改造提升工程,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深入开展“双违”、市容秩序、城市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城市秩序进一步好转。社区建设逐步加快。子夏小区保障性住房开始公开分配。上作、振兴两个安置小区配套工程正在实施。
(四)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100个县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71.3亿元,占计划106.8%。33个市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60.9亿元,占计划149%。1个省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3.6亿元,占计划100%。项目运作成效显著。成功申报祥云镇省级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谋划“十三五”重大项目364个,总投资1312.8亿元。谋划PPP重大招商项目12个,总投资约282亿元。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78.6%。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全年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6个,总投资151.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个、10亿元项目5个。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效果。行政区划调整获省市批复。实行农村环境保洁机制改革,政府购买服务、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已覆盖全县95%以上行政村。我县被列为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农信社改制工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依法压缩行政审批类事项31项,投资类项目实现在线并联审批,全面实行“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两日办结制度,县乡便民服务标准化体系开始运行。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实行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信息向社会公开。对全县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实行公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持续推进大病保险补偿和重大疾病保障,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金融改革持续深化。我县被列为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农信社改制工作全面启动。公务用车改革有序推进。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不断推进。全面实行电子化招标,有效保障招投标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六)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办好惠民实事。推进支农惠农、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环境改善、金融惠民、困难群体救助等十大项42小项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成23个中小学校舍和4个幼儿园,一中、职教中心续建工程基本完工。全县高考成绩一本、二本上线率位居全市前列。“舞台艺术送农民、送基层”和农村免费放映电影活动持续开展。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中医院综合业务楼和疾控中心实验业务楼开工建设,温泉镇、招贤乡卫生院改造和3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进展顺利。继续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惠及群众2万余人。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社会福利中心开工建设,建成农村幸福院9家。城镇新增就业6676人、再就业2035人、困难人员就业55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5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2%以内。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350人,创业培训57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6亿元,帮助1700余名劳动者实现创业,带动5600人就业再就业。深入推进平安温县创建,实施“数字视频监控村村通”工程。
过去一年,我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产品科技水平低,主导产业集聚程度不够高。二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太极拳、铁棍山药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制约成为经济发展瓶颈。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6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市下达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实现“十三五”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传承太极拳文化精髓,做强太极拳文化产业
突出文化引领,实施文化兴县战略,抓好项目建设、旅游营销,推动文化旅游区建设上档升级,发展壮大太极拳文化产业。加强规划编制。加快编制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策划与核心业态创意规划,完成陈家沟太极拳文化产业整体空间规划和部分景点提升规划。加快项目建设。完成陈家沟老村改造,实施陈家沟环村道路及东沟、杨露禅学拳处复建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中国太极小镇项目,启动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项目。加快推进陈家沟太极文化国际旅游养生基地和太极文化生态园项目。促进产业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温县太极拳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撬动各类资金建设景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太极拳武校、武馆,将太极拳与铁棍山药、温泉、沿黄旅游、农业观光、乡村田园体验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太极拳演艺、娱乐、产品等关联产业,形成以太极拳文化为引领的产业链条。扩大外宣营销。加强武术之乡建设,积极策划、组织、承办、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武术赛事活动。持续推动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加快太极拳文化相关商标注册工作,积极申报“陈家沟”驰名商标。协助拍摄《龙之诞生》等太极拳系列电影、电视剧。增设太极拳公益广告,设置太极拳雕塑。探讨景区运营管理托管模式,实现景区规范化管理。
(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力提高质量效益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完成产业集聚区能源结构调整方案编制。加快推进“五规合一”,实现产业、土地、城市、生态环境和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精准对接。完成综合服务中心布展工作。加快实施纬一路东延、供水管网、垃圾中转站等10项工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培育规模效益“10强”企业、高成长性“10高”企业和专精特新“10新”企业,力争全县10强工业企业税收超1亿元、30强工业企业税收超2亿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眼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品牌质量提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造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扶持力度,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2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盘活闲置土地,“腾笼换鸟”引进一批,“战略合作”提升一批,“嫁接引进”带动一批,“龙头带动”辐射一批,提高产出效益。激活土地指标存量,促进项目落地。用活政策,撬动金融资本,缓解投入不足。做活模式,大力发展工业地产,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提升企业软实力。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外出学习、考察、培训,把优质的服务打造成为温县的“金字招牌”。做好节能减排。完成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实施蓝天工程,开展空气六参数自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提升特色优势
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完善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为内容的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全县农业科技核心区为内容的科技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为内容的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内容的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经营三农综合服务体为内容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四大怀药、良种、粮食、畜牧养殖等标准化、规模化示范性基地建设为内容的农业特色体系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加快十万亩方高标准粮田建设,提升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整合现有科研力量,引进高端科研团队,打造现代种业科技园。建成小麦博物馆,完善博物馆科技功能,打造温县农业科技核心区。实施温县智慧三农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争乡镇农产品检测点达到10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立完善铁棍山药标准化种植联盟,设立铁棍山药种植担保基金,完善质量追溯系统。开展怀药新品种培育工作和提纯复壮研究。推进四大怀药种植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实现四大怀药及其它中草药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其中铁棍山药种植面积达3万亩。因地制宜建设薄皮核桃、绿色蔬菜、果蔬苗木等生态农业基地,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完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田间工程等项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乡道14.5公里、村道17.6公里和南水北调双侧道路45公里等县乡村道路。高标准完成11个“美丽乡村”绿化任务。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升级改造工程。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南水北调一级保护区内陈家沟等6个村环境治理项目,完成2个省级生态村和3个市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强化生态建设。完成环城水系东渠、南渠绿化配套工程及环城水系环线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沁河温县段综合治理和引黄调蓄一期工程,启动荣蚰河和新蟒河移民区段治理工程。完成南水北调干渠景观带绿化造林、沿滩乡镇、产业集聚区滩区造林和主要省道、河道的更新改造任务,全年造林面积1万亩。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推动子夏商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河南大商集团、郑州丹尼斯等项目早日落地。注重发展商贸服务业。抓好盛弘尚都扩建、海旺弘亚国贸城、国际山药物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培育新兴服务业。高标准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孵化园。开工建设中原电商城等项目。加快推进天伦物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推动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探索运用PPP等新型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
(五)提速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完善温县路网体系,谋划实施“一高一快两环线两通道”项目,建成县道陶沁线、马武线(子夏大街-南平皋)段改建工程18.5公里。实施司马大街综合提升工程。完成黄河路西段、慈胜大街南段雨污分流积水点改造工程。实施水务市政基础设施PPP项目。完成郭熙大街雨污管网铺设工程,北一路、工业路道路配套工程。完成城区10条背街小巷治理和黄河路西段人行道改造工程,实施城区主干道路灯改造。完成太极游园改造工程,启动慈胜公园建设。抓好城镇提质扩容。做好祥云镇建制镇建设,实施赵堡镇重点镇示范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新水厂。完成上作、振兴安置小区等保障房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城区企业“退城进区”,促进房地产业发展,优化二产三产发展布局。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三种经营、违法建筑等“五项整治”活动,营造良好城市秩序。开展黄河路、太行路、司马大街等精品路和示范路创建活动。开展“双违”综合治理工作,新建1-2个专业市场,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力争全县14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亿元。抓好项目落地。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推动大咖食品、中原电商城、京华食品、嘉禾实业等15个项目尽快开工,石磨坊、麦格里、鑫海朗科等20个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抓好项目谋划。完善重大项目谋划机制,建立“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重大项目滚动机制,充实项目储备。抓好项目服务。严格落实联审联批、在线审批制度,抓好“五评一落实”,即产业集聚度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合法性评估、税收评估、安全生产评估,落实重点项目服务清单制度。做好资金争取。力争全年到位资金超亿元。
(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新形势,推进工业转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业新型业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行政效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公平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效能。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设立现代农业发展担保和风险补偿基金,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科技、文化、户籍、公共资源交易等各项改革。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围绕太极拳、四大怀药研发生产、农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泛家居、“五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展招商,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承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郑州四个重点地区产业转移,发挥驻外招商办、深圳市温县商会等平台作用。全年力争新引进项目5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0个、超10亿元项目2个。扩大对外合作。积极引进出口型外资企业,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力争利用市外资金超过130亿元。
(八)着力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保障水平
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全面改薄”工作,继续实施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建设,完成16个学校校舍改造、3个学校附属用房新建、6个农村幼儿园和县直第三幼儿园建设,启动第四实验中学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全县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和改造,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继续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免费放映电影等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完成招贤乡、温泉镇2个乡镇卫生院病房楼扩建、3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妇幼保健院迁建、中医院综合业务楼和疾控中心实验业务楼等项目。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开展老年人和慢性病人“一站式”集中体检,改善就诊程序,优化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继续推进国家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确保育龄群众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完善城乡视频防控网络,深入推进平安温县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工作机制。完成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工程。加大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促进高质量创业就业。推进大病保险救助和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加强我县信用体系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实现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