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16日在温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温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温县精神,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经济运行保持了“稳、进、好”的态势。在此基础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2019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收入预算为89620万元,实际完成91202万元,为预算的101.8%,同比增长10.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6938万元,为预算的102.3%,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4%。
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一般公共支出预算为194880万元,实际完成227096万元,为预算的116.5%(上级追加支出形成)。主要支出科目完成情况是: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488万元,为预算的124.2%。
● 教育支出35301万元,为预算的110.7%。
● 科学技术支出3920万元,为预算的200.9%。
●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453万元,为预算的121%。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017万元,为预算的108.9%。
● 卫生健康支出39460万元,为预算的103.2%。
● 节能环保支出4189万元,为预算的124%。
●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365万元,为预算的269.9%。
● 公共安全和交通运输支出19836万元,为预算的114.5%。
● 农林水支出26999万元,为预算的142%。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73291万元,实际完成54359万元,为预算的74.2%。
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63033万元,实际完成80363万元,为预算的127.5%(新增专项债券支出形成)。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16219万元,实际完成15166万元,为预算的93.5%。
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为11190万元,实际完成10397万元,为预算的92.9%。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4769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2562万元。
上述报告的2019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以及与省财政结算后还会有所变动,决算结果届时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2019年政府债务情况
省财政厅核定我县2019年政府债务限额12.5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7.2亿元,专项债务5.39亿元。
截至2019年底,我县政府债务余额合计10.95亿元(一般债务5.74亿元,专项债务5.21亿元),全县政府债务余额未超过省财政厅规定的限额。
(三)落实县人大决议和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1.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圆满完成全年预算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减税降费影响,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强化对经济走势和财税工作的评估预判,积极培源挖潜,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源,开展房地产、家居等行业税收专项治理,确保应收尽收。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4%,居六县(市)第3位;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4%,居六县(市)第2位。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全口径债务监测长效机制,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平台公司、医院等债务实行动态监控。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联系债权人完善手续,2019年应化解政府隐性债务1734万元,实际化解2903万元,占全年目标的167%。通过合理控制举债规模、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增大可偿债财力等方式,使我县政府法定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大力支持脱贫攻坚。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03万元,增长15%,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扶贫等项目57个,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的能力。加快扶贫资金支付进度,全年支付资金2379万元,支付率95%。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在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被省财政厅评为优秀等次,2019年获奖励资金90万元。
积极支持污染防治。投入资金5321万元,实施新蟒河河道治理、环城水系截污纳管、水域沿线养殖场搬迁等项目,开展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黄土裸露等专项整治,加快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积极推动节能减排,拨付资金8243万元,累计完成“双替代”改造2.59万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2.6万平方米。
3.全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
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精准落实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加强研发、增加投资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1.55亿元。
用足用好政府债券政策。积极争取2019年新增政府债券资金2.38亿元,增长43.4%,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四好农村路”等项目建设。申请再融资债券0.37亿元,有效缓解了政府偿债压力。高质量做好2020年提前批次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已有4个项目成功进入省财政厅专项债券项目库。
多措并举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拨付资金3920万元,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科技重大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福利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税款电子退库,完成退税2790万元。组织中轴福漫、艾文斯、兰兴电力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共为42家企业担保贷款6475万元。
4.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9年民生支出17904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8.8%。
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拨付资金2412万元,支持1.6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时足额兑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354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016万元,支持农民科学耕作,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争取资金700万元,支持铁棍山药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设施及品牌建设、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怀药文化代表元素。争取资金721万元,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绿色发展、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等项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231万元,充分发挥保险政策作用,切实提高农业保障能力。拨付资金2180万元,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拨付资金3158万元,在农村党建综合体、村两委干部报酬、离任村支部书记补贴、村级办公经费、第一书记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足额保障,确保村级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投入资金10086万元,实施“四好农村路”、农村公路、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改厕、绿色廊道等项目,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资金1384万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创业补贴等各类就业创业补助。拨付资金3089万元,城市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不低于280元和170元,城市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9600元和6000元,社会散居和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费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50元和1350元。拨付资金3661万元,为伤残军人、病退军人等各类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落实义务兵优待政策,做好退役保障工作。拨付资金2344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和高龄老人津贴,支持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生活质量。拨付资金138万元,支持打造“1+3+N”幸福医养新模式。
支持“精致城市、品质温县”建设。拨付资金10088万元,开工建设西环路、北环路,支持子夏湖和慈胜湖建设顺利推进,完成黄河路综合提升、慈胜大街南延等道路建设和城区人行道、积水点改造,实施郭熙大街滨河景观打造、古温国文化园景观改造等工程,努力补齐城市短板。
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拨付资金4486万元,巩固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19年7月1日起,按照义务教育学校乡镇、村、教学点教师每月260元、360元、560元的标准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政策,按照每增加一年教龄增加10元的标准落实好教龄津贴政策,按照每月不低于400元的标准落实好班主任津贴政策,大力改善教师待遇。拨付资金2148万元,认真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及时兑现特岗教师补贴和原民办教师养老补贴。拨付资金70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拨付资金2411万元,建成25套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支持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拨付资金598万元,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重点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
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拨付资金20781万元,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人均补助标准由490元提高到520元,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增加门诊慢性病病种和重特大疾病病种,提高报销比例。拨付资金548万元,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和医保精准扶贫托底救助政策。拨付资金4000万元,支持中医院门诊楼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拨付资金4092万元,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拨付资金596万元,支持“书香温县”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正常运行,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送基层和戏曲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推动“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拨付资金316万元,用于遇仙观、原氏祠堂维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拨付资金3975万元,支持IDG“印象·太极”演艺、太极客厅、杨露禅学拳处等项目建设,认真做好旅游宣传、武术活动和太极拳申遗工作,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
加大基本住房保障力度。筹措资金47558万元,用于前上作、太极镇棚户区征迁补偿和安置区建设。拨付资金227万元,完善上作新村、子夏社区、振兴小区配套设施,发放企业自建公租房补贴、廉租房补贴等。拨付资金45万元,完成3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从7月1日起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住房公积金单位缴存部分从每月299万元提高至337万元,增强了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的能力。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拨付资金314万元,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支持司法救助、信访积案老案化解和基层宗教问题综合治理等工作,推动平安温县建设。拨付资金578万元,推进城市管理“大网格化”,智慧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拨付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资金201万元,保障猪肉产品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5.坚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实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政策,保证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县级投入。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2019年一般性支出预算数为29826万元,较2018年预算数压缩5.1%,年度执行过程中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不低于1200万元,支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9亿元,统筹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公开内容,全县94家预算单位全部按规定公开部门预决算信息和“三公”经费信息。积极推进县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网络联通。全县评审项目458个,送审资金215759万元,审减14526万元,审减率6.7%。
实施农村财务小额支出改革。为规范农村财务小额支出管理,避免农村小额支出使用现金,自8月份起,对全县农村财务单笔1000元以下的支出,采取“公务手机+微信+专用储值卡+备用金”的方式进行线上支付,“支出不用钱,报账不见钞”成为规范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新办法。
全面开展国有资产清查。以2018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按照“全口径、全覆盖”要求,摸清了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自然资源在内的全县各类国有资产底数,为下一步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采取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加快政府采购合同资金支付等措施降低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交易成本。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标准,集中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保障市场主体自由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实施政府采购电子化监管,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2019年,全县政府采购中标金额64372万元,节约资金2702万元,节支率4%。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关注财税政策落实和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组织开展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实施、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等监督检查,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法治化水平。
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代表委员们加强监督、有力指导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和预算管理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我县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部分项目预算执行进度较慢;预算绩效管理刚刚起步,需深入推进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二、2020年预算草案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编制好2020年预算,对于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保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切实做到有保有压;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提供财力保障。
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9%,这一增幅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和减税降费因素,是积极稳妥的。一方面,我县经济运行总体向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日益彰显等;另一方面,经济运行总体向好但存在不确定性,减税降费政策后翘带来较大减收影响,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调资及职级并行、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教育社保医疗、城市建设等增支因素较多。综合判断,2020年预算收支安排依然是紧平衡。
(一)2020年主要支出政策
1.着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足额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强化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加强对资金分配、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科学谋划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工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重点实施滩区治理、堤岸改造、环境整治等工程,有效改善沿黄生态环境。重点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双替代”改造,全力做好洁净型煤替代工作,实施河道污染综合整治、生态调水等工程,努力让温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债务风险预警、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全口径债务平台月报制度,持续保持债务监管高压态势。严把政府举债融资关口,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强化责任担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管控和化解政府隐性债务。
2.着力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精致城市、品质温县”建设步伐
全面掌握国家最新政策和专项债券重点支持方向,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包装和收益平衡测算,做好2020年后续批次专项债券申报工作,切实发挥专项债券促发展补短板的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支持北环路、西环路、子夏湖、慈胜湖等项目顺利推进。推动人民大街南段、慈胜大街北段等区域旧城改造,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实施城市微更新,对武园小区等48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支持城市道路改造、环城水系改造提升、中心城区景观照明提升等工程,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3.着力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筹资金和政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支持提高科技为农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努力打造质量兴农的温县样板。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落实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好安乐寨、大吴、古贤等7个美丽乡村示范县试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开展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工作,完善不动产登记体系。支持实施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乡村风貌。实施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环境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项目,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支持农村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和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动新党校建设。
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促进稳定和扩大就业。积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工作,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财政补助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做好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支持建好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满足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愿望和需求。支持北冷、赵堡、黄庄等医养中心建设。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支持文化综合体项目建设,完善文化设施功能布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积极推进“书香温县”建设,改造提升公共图书馆,打造城市书屋,完善公共阅读设施和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全民阅读社会氛围和时代风尚。
加大公共安全投入。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执法办案能力提升和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雪亮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政法系统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二)2020年收支预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安排
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定为99410万元,增长9 %,其中,税收收入拟定为74600万元,增长11.4%,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
主要收入项目是:
● 增值税26800万元,增长17.3%。
● 企业所得税15180万元,增长44.6%。
● 城市维护建设税2800万元,增长38.1%。
● 房产税2150万元,增长42%。
● 印花税1300万元,增长42.4%。
● 城镇土地使用税7630万元,增长14.7%。
● 土地增值税9700万元,增长16.7%。
● 车船税2000万元,增长29%。
● 契税5000万元,增长35.2%。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4189万元,增长24.1%。
● 罚没收入10038万元,增长49.3%。
● 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6031万元,增长137.3%。
● 专项收入2600万元,增长18.7%。
(2)支出安排
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定为99410万元,税收返还6653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97689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00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20000万元,收入共计226352万元,扣除上解省级13499万元后,可支配财力为 21285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212733万元,还本支出拟安排 120万元。
主要支出科目是: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627万元,同比增长14.8%。
● 公共安全支出17146万元,同比增长15.7%。
● 教育支出37675万元,同比增长18.1%。
● 科学技术支出2047万元,同比增长4.9%。
●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683万元,同比增长134.2%。
● 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支出77120万元,同比增长0.4%。
● 节能环保支出10622万元,同比增长214.5%。
● 农林水支出20001万元,同比增长5.2%。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拟定为108213万元,上年结转925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237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9200万元,收入总计130575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20000万元后,可支配财力为 110575万元。
按照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的原则,政府性基金支出拟安排 107815万元,还本支出拟安排2760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拟定为16167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拟安排10972万元。
4.新增政府债券情况
为切实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省财政厅于2019年12月提前下达我县2020年专项债券新增额度1.92亿元,其中: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0.73亿元,中医院整体迁建项目0.66亿元,人民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及信息化建设项目0.29亿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0.24亿元。上述专项债券新增额度已按要求列入预算。
以上各项支出,是根据收入状况、支出需求和上级提前告知补助安排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还会有相应的追加支出。
三、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跟踪分析经济运行情况和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流程,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实打实降负增效。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与“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加大收费公开透明力度,畅通减税降费红利传导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扎实做好收支预算管理,开源节流平衡预算。加大开源节流力度,弥补减收缺口,实现预算平衡和财政稳健运行。坚持巩固基础财源、壮大主体财源、培育新兴财源并重,把高质量发展成效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该减的坚决减下来,该收的坚决收上来。主动挖潜、多管齐下,认真清点“家底”,盘活变现长期低效运转、闲置等政府存量资产,继续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多渠道缓解财政收支压力。严把支出政策关口,凡是不具备实施条件、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支出政策,一律不得实施。严控预算追加事项,无预算安排一律不予支付。统筹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财力,在优化支出结构上多下功夫,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切实保障“三保”支出需求。落实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严格落实预算公开各项规定,全面提高预算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深化税源属地管理,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培植财源税源的积极性。从预算编制入手,所有预算单位要对项目支出确定绩效目标,填报2020年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努力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建立采购主体职责清晰、交易规则科学高效、政策功能完备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严格贯彻落实《预算法》、《河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焦作市预算监督办法》有关规定,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履行相应审查批准程序,积极配合县人大依法行使预算审查监督职权,不断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不该支出的钱一分也不能花。大力压减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所有的办公运行、后勤保障、会议差旅、公务接待、出国出境等都要行简约、倡简朴、戒奢华,力争一般性支出压减达到10%以上,把节省下的资金用于支持重点建设和民生改善。
各位代表,2020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温县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