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不井、黄燕、崔新娟、胡楠、闫海军、陈朝霞、陈冠军、许彦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特色农业之乡”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学习后,现答复如下:
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以做精农业,打造“特色农业之乡”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为抓手,聚力“粮食生产、特色产业、绿色发展、争先创优”,持续擦亮“粮、特、绿、国”四大招牌,稳步推进“农”字各项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持续做好基础建设
一是制定《乡村产业振兴专班2023年工作要点》。根据《温县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方案》《温县乡村特色产业规划》,明确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保障措施,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耕地面积46.68万亩,其中划定基本农田40.3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2.92万亩,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分类排查整改农田机井5436眼,建立完善常态化管护机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高标准实施2.57万亩II类水毁农田设施修复提升项目,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保障能力。三是建设农业现代化设施。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昊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项目实施为契机发起合作,共同打造国内一流的种子智能化仓储加工中心,全面提升种子智能化仓储加工水平,助力温县打造种业强县。同时我县因地制宜发展智能大棚30座,其中28座属于集装箱式智能菇房,2座智能连体温室大棚,配套先进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设备等设施,可用于种植草莓、香瓜、西红柿等高端果品。塑料大棚461座,占地712.5亩,用于种植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四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2年底,我县全县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24.52万亩,占到全县家庭土地承包面积70%。其中规模经营面积17.77万亩,占全县家庭土地承包面积的48%,土地流转面积50亩以上的1605宗,45个村实现整村流转。五是推动饲喂自动化。为养殖场配置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加强智能化、信息化牧场建设。积极推广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种养结合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技术在养殖领域应用。目前我县发展工厂化集约化新型养殖设施奶牛场2家,养鸡场4家,立体新型生猪养殖场1家。
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巩固提升产业优势
一是种子产业。持续稳定30万亩小麦种子基地面积,通过实施规模化经营,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持续提升种子繁殖能力,建设1000亩全国育种专家试验基地,吸引3个育种专家团队,58个展示品种入驻,推动实现全国种业科技资源向温县集聚,加快新品种培育速度。打造种业集团,与国家种业龙头企业中国种子集团合作,发挥种子协会作用,整合50余家种子公司,成立中国种子集团•温县种业联盟,引导支持种子企业强强联合,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建设种业产业园。培育突破性品种。收集种植包括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3000多份,用于小麦育种杂交使用,2022年以来,新培育小麦品种7个,其中2个通过国审。2023年成功举办第六届小麦种子产业博览会,叫响“温麦•中国种子”品牌,推动小麦种子产业做稳做强做优。二是怀药产业。四大怀药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其中铁棍山药3万亩左右。培育加工及销售企业696家,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怀药专业合作社868家,认证绿色、有机食品13个、地理标志1个,产业化稳步提升。以铁棍山药统购统销项目为引领,推进四大怀药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提升,重点实施怀药集群项目,推进怀药“四化”发展。印发《加快推进“四大怀药”标准化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了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控、有机生产、特征及品质标准、土壤环境条件等五项技术规程和行业标准,为标准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促进农文旅融合。以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制种大县、怀药优势产业集群为抓手,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依托平安种业、怀山堂等龙头企业,重点延伸粮食、怀药加工、调味料、副产物等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利用率和附加值。推进农业与田园风光、怀药文化、康养体验、观光旅游等深度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三产融合项目,打造种子博览会、铁棍山药文化节、怀山堂四大怀药创意园区等节庆活动和观光节点。
三、打造农业品牌,扩大品牌效应
一是提升农耕品牌效应。开发中药饮片、中成药、菊花茶、山药粉、怀药饮品、保健品、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品60多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集中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农洽会”、“农交会”、“绿博会”、“豫沪豫京农产品推介会”、“食博会”等各类展示展销活动,提高我县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借助各类农业展会,推介更多企业参展,加快温县农业“走出去”步伐。鑫合实业“怀菊花”、健国怀药“怀山药粉”、怀健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好山药,怀健元”获得河南省“我最喜爱的绿色食品”;怀健元荣获“2022第五届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金奖”;红峰怀药专业合作社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二是持续开展品牌建设工作。目前我县农产品品牌认证数量31个,其中绿色食品17个、有机6个、地标1个、名特优新7个。2022年持续做好怀山堂、红峰、同泽、天香面业等绿色、有机食品企业产品续展验证及年检工作;富熙源、怀府天成、怀明堂、创源堂等4家企业8个产品有望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温县古贤碾馔、温县铁棍山药鸡蛋、温县小麦、温县小麦粉、温县铁棍山药挂面获得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三是发展品牌化。积极筹措资金,推进怀药博物馆建设。温县铁棍山药及其制品顺利通过生态原产地延期保护,并连续第三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推广温县铁棍山药统一包装、防伪二维码、地标标识应用,全力打响“温县铁棍山药”特色品牌。
四、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农业技术服务。联合河南省农药检定站、焦作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工作站出台河南省地方标准《怀山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田间缺肥情况等,按照时间节点、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制定印发主要农作物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田间施肥等技术意见及病虫预报和各类防治施肥明白卡,指导农户开展科学田间管理,减少化学农药、化肥使用量;利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央财政资金,开展玉米播种(含播肥)、玉米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机收(含运输)、玉米秸秆粉碎、犁地、耙地、小麦机播8个环节的社会化服务。二是专家团队服务。打造完善全国知名育种专家试验基地,吸引许为钢、吴政卿、殷贵鸿、周阳、赵永英、中种公司等6个全国知名育种团队,联合河南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河南农大农学院、温县农科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进行小麦种子突破性品种培育和种质创新利用研究工作。成立河南农业大学(温县)小麦产业研究院,借助河南农业大学(温县)小麦产业研究院平台,与河南农业大学尹钧教授合作组建“中原学者工作站”,并于2023年1月获得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三是金融服务。依托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温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责任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650万建立了农业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可提供3.3亿元的信贷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截至2023年6月30日,温县地区累计实现担保规模836笔,4.2亿元,其中:在保284笔、1.4亿元;上半年新增放款149笔9210万元,风险金放大倍数约为8.1。温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温县政银企对接机制工作方案》《县级金融机构月调度机制工作方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痛点”“堵点”。农业农村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温县支行共同建立了“温县乡村振兴农金合作共享机制”,以此促进双方的协作沟通,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在温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局将坚持聚焦“一种一药”,狠抓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坚持以做强农业产业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特色农业之乡”,全力争当样板,争做示范县。
温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