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韬略文化
温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wenxian.gov.cn 发布日期:2015-05-27 16:26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东汉灵光二年(179),司马懿出生在河内郡温县孝敬里的官吏世家。司马懿自幼聪明大志,勤习儒学,闻名郡县乡里,被称誉为“奇才大器”。建安六年(201),司马懿被举荐河内郡上计掾,对郡内山川环境和各项事业,均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其后来出仕打下坚实的基础。曹操闻知司马懿是个人才,三次派人征聘方允。先任文学掾兼黄门侍郎,后升任议郎、东曹属、丞相主薄等。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被封为魏王,曹丕立为魏王太子。曹操感到年事已高,便让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陪伴和造就太子。不久,曹操又觉军中事务缺不了司马懿,让他同时兼任军司马。他不但为太子出谋献策,而且为军国操劳,向曹操提出了建立军屯的建议并亲自去督办实施,先后在两淮、荆宛、京洛、汴地、陇上、蓟涿、青兖等地建立了军屯区,使五十万军队战时征战,闲时耕田,亦兵亦农。延康元年(220),曹操病逝,曹丕继位,封司马懿为河津亭侯,任职丞相长史,迁升为尚书,又转任督军、御史中丞、侍中、尚书右仆射,成为曹魏政权中重要的决策人物之一。五年后,司马懿又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太和元年(227年),司马懿在讨伐吴国斩杀张覆之后,升任骠骑大将军,镇守宛城任职荆豫都督。

    太和五年(231),司马懿在兵败蜀军后,认为蜀军再举进攻,需要三年养精蓄锐,便奏明睿帝将冀州之民移至上邽垦田,还将京兆(洛阳)、天水、南安等地的冶铁业恢复起来。青龙元年(233),司马懿又主持开凿成国渠,修筑临晋陂(湖泊),治理了陕西的水利建设。正始三年(240),司马懿修建广漕渠,引黄河水入汴河,灌概了东部地区,开垦了大批良田。次年,司马懿又开淮阳、百尺二渠,再修颖川诸陂,使数万顷农田丰收。青龙三年(235),关东发生大灾,河北饥民涌入洛阳,司马懿调长安粮食五万斛,以解关东大灾和京师灾民。

    齐王曹芳执政后,大权被浮华派曹爽执掌。曹爽明升司马懿为太傅,暗中却排挤驾空司马懿,司马懿以静制动,表面上装出年迈多病,暗中却查清了曹爽集团的罪证。司马懿集结死士三千,报太后旨准后,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曹爽原姓秦,其父曹真是曹操的养子),国民朝仕为之拥戴,以七十一岁高龄任职丞相,又受九锡之赐,掌管了军政大权。嘉平二年(250),司马懿病重不能上朝,魏帝在上门征求他的意见后再处理朝政。嘉平三年(251),太尉王凌和兖州刺史令狐愚,暗中密谋准备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带病率军出征,在甘城软禁了王凌,措败了曹彪和令狐愚的反叛图谋。两月后,司马懿病逝洛阳。

    司马懿一生作战达四十余年,挫败了吴、蜀多次进攻骚挠,自建安十三年(218),提出军屯建议,在其后二十五年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施实,保证了国家的丰用;在南阳战后劝农桑禁浮费,在陇地夺回蜀军抢掠的粮草,在长安调粮救灾关东和京师灾民,在禁止宫庭奢靡后还民回家和还将士臣官薪水;在北伐辽东前,谏议明帝削减宫室建设,在齐王继位后又立即谏议,彻底禁止了奢侈浮费;曹明帝时他与陈群和刘邵修改《汉律》,齐王时又令儿子继续修改《魏律》,到司马炎时订出了《晋律》;他除孟达神速出兵,剿公孙运动歼敌,诛曹爽灭其三族,平王凌软硬兼施,扫清了内部隐患,保卫了国家政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