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扎”通行于民间,用于丧事摆设声势和祭日哀念之品,数千年之久流传至今,现在均可到人们办丧事时,均放着或多或少的纸扎,看起来引人注目,表明了自己的孩子们对老人去世后一片留恋之心,并请来吹奏班子,引来了周边群众,促使人们对老人活着时要孝敬,老人去世后要留恋和怀念之情感,纸扎在举办丧事时的摆设也就是一晚上,代次日午时左右而已,然后随死去者送到入葬之所,鞭炮一响随火焚烧成灰。
做纸扎活看起来简单作起来较是一项细腻工作,它所用材料倒是不难,只需“高粱杆”“五色纸”“小麻绳”“小竹钎”“小剪刀”。制作时,先将晒干的高粱杆用剪刀将应打折处割去一半,然后将折缝加水浸湿,以防操作折断,再将应用的高粱杆全部用纸条通缠一遍,开始做架,每当弯折处均用竹钎扎管住,待架形完成后开始张贴不同纸张,加上平时作好花朵和该用设施,如花圈中间一个大奠字,外圈多层不同花朵如关扎形式很大层层都要排设不同人物,一个关扎约高达3-4米,长度2—3米,宽为1米左右,尺寸问题,均是按用户定制为准。关扎内人物多为三路戏人物为一体如:断桥、大祭桩、打金枝、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大拜寿等等,除去关扎大形外,品物繁多,如扎“烧的的车马赶车人”“金童玉女”“摇钱树”等和现在的“电器家用物,小汽车、摩托车及家用现在器具及高大楼房等。
纸扎现在社会上仍在盛行之际,制作者用小型的手艺活搞自己的家庭收入,越有用者经济收入越高,由于现在生活富裕人们办事将体面,造声势,使村里人和周边乡邻表达自己对老人的诚心,但也确有很少人,平日对老人不敬孝,遭到众人谈论,但在这个时候仍然大操大办,以表忠实之心。为此看来纸扎确是一种浪费品,尽管先是主张严禁婚丧大操大办,但它是自古流传的社会风气,也属一种中华民间遗产之类,归根结底取缔铺张浪费,少用不必要的丧事陈列品,但对纸扎这门民间技艺应当保留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