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坯是古代相传的建造“烧窑”所出产砖、瓦、瓷器等成品物件应用之物,缺者不可,它的厚度为6公分左右,长度为20公分左右,宽度约在15——10公分左右(一头大一头小)它是建造土窑专用,窑身在收肚时用此物结构紧密,经久耐用,保持永不塌方。
摸泥坯是古代社会中组建窑类一种方法,人们开始全部用活好的水纤泥,用三支铁釵,一釵一釵地移壘,干干停停,过几天干了再来干(以防塌下)建造窑约用一到两个月才能完成使用。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思想开化,历经摸索创新开始“摸泥坯”用此物建窑开工不停,一气建成,建成一个窑约用半月之工即可投用,这表明社会在发展,人们在前进,知觉性在开发,艺术在创新。
用了黄土、水、麦纤三种原料调制成软泥堆,一人双手扒泥坯,用力板入作好的木框(木框称叫母)里用一小木板刮好上面即成,然后脱去母架另起一个,一人操作整体工序每天可产500“泥坯”,这样的泥坯待晒干后,一个人高高举起用力在硬地摔,完整无缺,然后进入使用。
泥坯仅存于70年代之前,普遍盛行于世,凡属搞“敬老君”的坑火烧窑均断不了用此物。可到现今的科学发展,先进物体代替泥坯应用,现在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泥坯是何物,更谈不上去作这东西,但它必经是民间的一个操作工艺,是可贵的遗产,应采取必要的方式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