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镇抬鼓又名吉祥鼓,创编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创立、发展、低落、振兴不同阶段,历尽沧桑,代代相传。武德镇抬鼓将古代的阴阳五行、周易卜卦、佛道哲理、融于鼓乐之中,显示了周易中阴阳学在鼓乐中的应用,体现了佛教哲理的应用,充分涵盖了深刻的古典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
抬鼓鼓谱共分九路,根据中华文化中的五声(宫商角徵羽),五方(东南西北中),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自然哲理创编而成,每一路打法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始终贯穿着三阳开泰的吉祥气氛,寓示月月吉祥年年吉祥。演奏路路相套,连绵不断,循环不息,体现了佛家“九九归一”的思想内涵。在打法上,武德镇抬鼓改变了原来的一人一鼓,单人单击的传统打法,改为二人一鼓,对抬双打的新打法,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我国的打击乐坛一花独秀。
武德镇抬鼓表演队伍庞大,旋律急缓有秩,高潮迭起,强悍有力,扣人心弦,声若惊雷龙吟,气势威武雄壮,场面宏伟壮观。武德镇抬鼓艺术风格古朴典雅,文化内涵厚重,乐谱有地域特色,旋律豪放优美,民众参与性强,具有鲜明的中原民俗特色。
2007年2月,武德镇抬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