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温县武德镇西张计村南。此城为春秋时期,属古遗址类。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总长约1700米,东西总宽约1400米,分布面积约240万平方米。现存的东南角城墙高10余米,还存有东城墙一部分,保存一般,城墙系分层夯筑而成。州城是春秋时期的一座古城,也是我国州姓的起源地。司马迁《史记.韩世家》记载:“宣子徙居州。”即指此城。
韩宣子为晋国上卿,他在州城居住长达60年之久,经历了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晋顷公、晋定公五代君主。在此期间,韩宣子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活动,联合赵氏、魏氏打击或吞并了晋国祁氏、羊舌氏、范、中行氏等几个公族,为以后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州城在春秋的一段历史中,作为晋国东南重镇,是晋国争霸中原的前沿阵地和跳板,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里最重要的发掘成果是春秋盟书。1980—1982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州城遗址城外东北角盟誓台基址下,发掘出土春秋盟书圭片万余片,圭片上墨书盟誓系用毛笔书写,盟辞大意是:某心悦诚服效忠晋国先公。据考证,盟书年代为晋定公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元前497年1月16日),由韩简子主盟。这批盟书的发现,是继侯马盟书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被考古界称为“温县盟书”。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