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激励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着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求,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票决产生10件民生实事项目,“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项目”名列其中。本期《人大之窗之心系民生》关注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项目。
作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项目)工作的牵头部门,县人社局聚焦培训、取证、就业、增收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培养培训、评价激励、就创增收3大体系建设,全县累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6730人、新增技能人才1662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278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327.2%、302.3%、295.9%,均提前超额完成了市定目标任务。其中,全县补贴性培训机构,累计年培训5630人次,专项培训292人。温县被表彰为全省2023年度“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县人社局始终把该项工作,作为落实省市县战略任务和重点民生实事去安排、抓推进。一是精细工作方案。结合省市“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组织人员深入乡镇(街道)、企业、培训学校等,通过多维度调研、多层次论证,形成了符合全县实际的“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印发了《温县2024年“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目标任务指导计划》文件,把各项培训目标任务,明确到时间节点,量化分解到28个县直部门和11个乡镇(街道)及相关机构、单位,进一步压实压细工作职责,为工作有效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办公室牵头作用,强化统筹协调,严格落实工作督导、检查、通报制度,促进形成了“政府主导、人社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
锚定三率,高效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县人社局积极谋划,一是强化持证率。结合全县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强化评价机构认定工作,召开规上企业碰头会,鼓励企业建立人才评价机构。2024年,新增大咖国际、保和堂、合鑫机械开展等级认定备案工作,同时对接京华食品、银港泛家居积极开展备案申报,进一步扩大人才评价机构规模。二是提升就业率。创新搭建“现场招聘+直播带岗”“人才夜市”等就业服务平台,鼓励引导用人单位积极吸纳持证人员就业,线上线下共举办招聘会203场,为全县372家企业提供岗位11100个,求职人数21300余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800余人。三是确保增收率。聚焦群众所需,精准掌握劳动力就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结合用工需求,实施精准培训。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将薪酬制度改革,与人人持证、技能培训评价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如平安种业、兰兴电力等企业建立了薪酬等级制度,取得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月薪资待遇从5400余元增加到5900余元,真正实现了持证就业,技能增收。
聚焦特色品牌,精准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培训和评价体系建设,是推动此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县人社局精心部署,一是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围绕全县四大怀药、小麦种子、食品药品等优势产业,打造出了“平安育种”“怀药种植”“蜜雪冰城”“太极电商”等特色技能培训品牌,其中“温县平安种子繁育员”上榜河南首批区域人力资源品牌。二是扩大培训评价范围。结合“万人助万企”,鼓励引导企业、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机构,发挥技能培训、等级评价作用,目前全县规上企业评价备案13家,社评机构1家,涵盖全县重点工种70余个。三是开展差异化培养。为更好地推动此项民生实事开展,县人社局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积极开展项目制培训;大力支持技能人才通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技能等级或学历。截至目前,全县高技能人才达17102人,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8.6%。
下一步,县人社局将进一步把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全力抓培训、强持证、促就业;同时坚持项目为王,精准谋划推进总投资13736万元、年培训专项人才达6800余人的“温县劳动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全县实现“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有力的技能支撑。
民生项目为人民。县人大常委会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担当作为,对民生实事项目严督导、强关注,切实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办得更加扎实、更加有效、更加贴近民心,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