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村口地势低,一下大雨就积水成坑,出门太不方便了!”
一个小马扎、一个问题记录本、一个工作证,四五名党员代表、人大代表走街串巷与村口、路边阴凉地的群众们话起了家常,记录着牢骚话里的急难愁盼。
这是北冷乡聚焦“两高四着力”,为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通过发挥“党建+人大”合力,发挥“代表联络+网格员互动”优势,创新开展的“马扎说”活动。
开展“营养餐问诊”,守护校园“健康味”
“学生们餐费是怎么收的?每天的菜单是什么?每天的食品留样记录做了吗?”……
在北冷乡各中小学、幼儿园里,人大代表、党员代表、网格员一行人在乡教办负责人、学校负责人的带领下,从食堂操作间到师生就餐点,从查看食品留样记录到查看原材料,从提问学校师生到现场感受就餐……一路走来,代表们一个个记录在工作本上的问题在实地检查中得到满意答案。
这是北冷乡人大依托“代表联络+党建网格员”的联动机制,围绕父母最关心的“学生餐营养问题”,邀请党员代表、人大代表、网格员组成“妈妈调查”队,定期走进辖区学校餐厅,常态化开展“校园餐食开放日”活动,全过程监督学生营养餐工作。
同时“妈妈调查队”突出“现场监督+座谈反馈”,一方面在拉家常中宣传检查结果的同时收集妈妈们关于学生营养餐的问题建议。另一方面,联合乡市场所与学校负责人,定期交流,在学校里推动建立“学生餐红黑榜”,让校园餐桌真正成为学生爱吃又营养的“放心餐桌”。
助力“老年餐桌”,暖胃更暖“夕阳心”
“饭菜每天不重样,比家里做的可口,还省钱省事。”走进北冷乡“老年餐桌”,独居老人们聚坐一堂,吃着“便宜又省心”的餐食,脸上绽放着大大的笑容。
小小的一个“老年餐桌”,背后是“党建引领+多部门配合”联合行动的默契。起初,为了建立老年餐桌,党员代表、人大代表一家一户上门问意向问需求,收集老年人对“老年餐桌”运行的看法建议;各党建网格员“各显神通”,在原材料供应、老年餐桌家具供应、挖掘意向用户工作等方面提供助力;各村党支部脚步不停地找民政、市场所等多个部门和多家经营门店商量,从搭建场地到人员管理,从餐桌价格到运营细节,从订餐服务到自主经营……一步一个脚印,老年餐桌从规划图纸走向现场爆火。
同时乡人大联合党建办、乡养老院、乡公共服务办、各行政村搭建“中心食堂+配送入户”服务网络,人大代表、党员代表、网格员们组建“送餐志愿队”,每周三次上门配送餐食。
截至目前,全乡已建成4个村级助餐服务点,同步建立“助餐服务评价卡”制度,收集改进建议27条,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从“建起来”向“优起来”升级。
调解“高速梗阻”,打通发展“快车道”
“一修路,我这机井都没法用,水过不去怎么浇地,真是愁人。”在“群众有话说之助力三十工程专场”,一边是机械动工的声音,一边是群众们的抱怨声。
为破解沿黄高速遗留问题,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助力三十工程,辖区人大代表联合村里的老党员,将群众聚到一块,建立联席议事机制,群众代表陈述问题,施工方、项目方、乡里领导干部商量解决方案,县人大代表们、老党员们居中磋商调解,坚持“背对背谈心、面对面解题”。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7次,破解遗留问题13个,保障了沿黄高速北冷段项目顺利推进。
“群众的牢骚声,就是工作的‘晴雨表’。”北冷乡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党建+人大”合力,发挥“代表联络+网格员互动”的优势,用好小马扎、记录本和工作证,持续挖掘群众声音里的“话外音”,让问题记录本转化为真真正正的实干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