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碧水蓝天、绿映街巷、篱笆菜园……这是人们对美好家乡的记忆和期望,也是如今张羌街道南渠河村逐步描绘的美丽乡愁。
张羌街道南渠河村因古时村北有条灌渠而得名,全村两个村民小组,共190户,830口人,其中党员42名,村庄占地面积200余亩,耕地550亩。南渠河村离县城仅一公里,交通便利,滨河公园环村而建,但因各种原因,该村一度入列软弱涣散村,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南渠河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植入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地方文化内涵,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进入农家,几年前的软弱涣散村转变为省级生态文明村、全市五星级农村党支部。
村庄“颜值”有韵有品

美丽乡村的美,首先体现在人居环境上。
走进村口刻有“南渠河村”样字的石雕,只见村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村内游园、文化广场、健身器械等一应俱全,绿树红花掩映的笔直街道树茂花香,街道随处可见的文化墙构图清新、特色景观韵味各异,大大提升了村庄“颜值”。村里还建起了小游园,成为村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乡村美颜是乡愁,地方文化、风土人情也是乡愁。为了留驻乡愁,村里新建了村史馆,把农耕文化留下来,保持了原生态景观及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村里通过绘制墙体画、开展新风活动等弘扬传统美德,用淳朴乡风去凝聚人心,守住乡愁,保持和睦亲善的人际关系。
重新“包装”后的南渠河新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全市美丽乡村集中观摩时,大家对其容村貌赞不绝口。
乡村改造大刀阔斧

在环境改造的同时,去年至今,该村积极落实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323”工程,在完成村内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五规范五必须五整治”。
家户门前实行“五规范”。即规范门前高度、规范设置垃圾桶、规范门前绿化、规范立面美化、规范卫生责任区。村内实行“五必须五整治”,即:院外杂物必须清。先后出动1000余人次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必须拆。拆除临时搭建70余处,整治不良风气;厕所必须改。整治农村旱厕,家家厕所都实现了水冲式;垃圾必须及时清。县里拨专款,采取“户集、村清、乡运、县处理”的模式,解决了垃圾问题;排水管网必须修,整治污水乱排,村内排水系统接入了城市管网。同时,村内还户户通了天然气。
红色党建引领新风

美丽乡村建设中,红色党建引领是特色和引擎。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曹小成介绍,为了给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村里建起了农村便民服务中心, 健全村干部轮流值班、集中办公、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制度,实行“订单式服务”,明确服务时限及流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村还把党建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不仅实行了保洁公司+党员街长制的管理机制,发挥无职党员作用,8条街道8个党员街长,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而且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建立了乡风评议会制度,定期评议农户在移风易俗方面的情况,村里办丧事一律“四菜一汤”,不准唱戏演电影,并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良好社会风尚。
美丽,是一种追求和期盼。美丽乡村建设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从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南渠河目前抓住紧邻中医院的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康养产业,规划中的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初见雏形,一个“外显生态风光、内涵文化底蕴、兼具产业张力”的南渠河正迈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