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申遗项目已提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温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wenxian.gov.cn 发布日期:2019-08-30 08:33 责任编辑:温县新闻办
分享到:

8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报告会在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文化旅游建设有关情况时提及,今年由我省牵头组织的太极拳申遗项目作为中国唯一参评项目,已于3月份提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前正在评审中。

太极拳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次被搁置后,今年终于佳期可期。

太极拳是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于17世纪中叶,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而创编。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和式、吴式、孙式等多家流派。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月,国家确定太极拳为申报项目,太极拳开始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9月,太极拳完成申报,与中国的其他项目共计35项报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因全世界仅申报115项,中国申报项目相对较多,联合国评委指出,包括太极拳、少林功夫、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珠算等在内的12个项目,定义上需要修改,太极拳遗憾地与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擦肩而过。2009年9月,太极拳再次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申遗资料报送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太极拳申遗成功之路似乎仅有一步之距,没料到,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限制申报数目,每年只准报两项,文化部最后确定申报了京剧和中医针灸,太极拳又被搁置。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规定每个国家一次只能报一个项目。2011年,中国申报了皮影戏;2013年,中国申报了珠算。

太极拳是温县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现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数亿人,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若能申遗成功,列入联合国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获得国际非遗保护权威机构的认可,将给太极拳发展带来诸多利好,极大推动太极拳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温县新闻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