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根据国家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要求,按照上级对实施方案批复内容,实施了一批老蟒河河道水毁修复工程、猪龙河河道水毁修复工程、新蟒河河道水毁修复工程、老蟒河上苑闸及猪龙河泄水闸水毁重建工程、新蟒河浮体闸水毁修复工程等灾后重建工程。
浮体闸是温县新蟒河上唯一一座有坝引水的控制性建筑物,该闸建于1976年,是原水电部和中国农科院在温县解决清峰岭漏斗区地下水入渗技术的部级科研试验项目,为引蟒上岭的控制性建筑物。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连杆式浮体闸,单孔闸门,总宽30.26m,设计拦水高度3.0m,闸体依靠水的浮力自动升降。岭下配套工程引蟒渠等,1978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至1982年。百年不遇的2021年“7.20”特大洪水,让投运近50年的浮体闸损毁严重,基本失去了相关功能。
温县水利部门通过对新蟒河河道修复,同时通过改建久停的引蟒渠,使之在防洪、抗旱、生态等综合效益方面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一是提高行洪能力,保障河道安澜。投资200余万元,对受损严重的闸体、控制室、翼墙及连接段进行了精心修复,同时通过优化河道行洪断面,增设溢流通道,扩大行洪能力,解决肠梗阻,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二是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水系连通。适逢新蟒河全程经连续治理后水质提升,利用新蟒河来水充沛的特点,温县政府果断决策改建久停的引水能力为10m³/s的引蟒渠,贯通新老蟒河,引水入老蟒河,解决老蟒河上游长8km的常年干枯,进行生态补水,实现水系连通,使清峰岭漏斗区的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优化配置。三是解决抗旱水源,润泽千顷良田。本着修旧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通过节节拦蓄灌溉补源,为老蟒河上游招贤、祥云镇两个乡镇20余村的农田灌溉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使温县清峰岭沿线人口密集、地下水资源短缺、高效农业产区的健康发展得到了有力支撑。四是生态综合效益得到彰显。围绕“水清、树绿、路畅”的理念,畅通了河渠系沿线的通道,重点部位进行了的绿化和提升,使昔日满目鳞伤、杂乱不堪的闸渠沿线,往所不及地大变了模样。现伫立浮体闸岸,一览千米水面,碧波荡漾、鱼鸥翔集、翠柳环绕,周边市、县群众纷至浮体闸沿岸畅游美景,游人无不交口称赞其为温县的“小三峡”。
近几年来,温县水利部门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灾后重建工作,综合推进了新蟒河河道治理工程、济河河道治理工程、荣涝河河道治理工程、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移民后扶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打通了近年来水利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全县水利工作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打造“水美温县、水润温县”目标注入了能量,提升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