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起,一个名为“残疾人智慧服务平台”的微信小程序,如一座无形桥梁,连接起数字世界与残疾群体之间的鸿沟。在这里,无论是居家的安宁,还是职场的奋斗,都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支持。
从申请适配的辅助器具,到儿童康复救助;从法律援助,到大学生资助;从就业服务,到技能培训;乃至预约文体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智慧与温暖,构建一个无障碍、无差别、无界限的服务生态。
“让全县残疾人和普通人一样,同等享受数字时代的红利。”这是温县残联数字化创新应用的目标。目前,温县1万多名持证残疾人一步步迈向数字化的日常生活。
一键申请、定制服务,让居家的残疾人安心。
“以前领个轮椅要东奔西跑、手续繁琐,现在好了,我只用了手机上的‘残疾人智慧服务平台’,轻轻一点,轮椅就送上门来了,政府的补贴也是一键扣除,真是太贴心了!”7月24日,在温县温泉街道马道街居委会杜安荣家,杜安荣正坐在崭新的轮椅上在室内活动,她的女儿徐红艳感慨道:“而且呀,还能根据本人残疾状况在网上定制呢!”
今年以来,温县残联积极响应信息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大力推广残疾人“智慧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不仅简化了辅助器具的申请流程,还实现了从申请、审批到选购、配送的一站式服务,让残疾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平台上的辅助器具种类丰富,信息详实。无论残疾人的需求多么具体,都能在这里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从咨询到售后,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跟进,确保服务无微不至。
为让每一位有需要的残疾人都能熟练使用平台,温县残联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手把手教学,确保残疾人能够独立完成平台操作。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0名残疾人通过这一平台成功获得了所需的辅助器具。
科技之翼、赋能自强,让奋斗的残疾人增效。
在温县祥云镇赵马村,岳梦飞的仓库内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娴熟地处理着铁棍山药,而他,则沉浸在手机屏幕前,全神贯注地学习着“智慧服务平台”上的电商技能课程。
这位34岁的青年,曾因意外跌落导致下肢瘫痪,但他的生活并未因此而停摆,反而在挫折中找到了新的方向。
“2020年,我参加了残联组织的电商培训,开启了网店经营的新篇章。”岳梦飞回忆道。起初,面对未知的电商领域,他感到无所适从,但在残联培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商品质量把控、营销策略等实用技能,网店生意渐入佳境,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好评。
“从健康人到残疾人,我曾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内心挣扎。”岳梦飞坦诚地分享着自己的心路历程。然而,在家人、亲友和残联的支持下,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一片新天地。
“‘智慧服务平台’的普及,让我能够在线上完成技能培训,省去了往返奔波的时间与精力。”岳梦飞感慨道,“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让我能够远程管理业务,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加速奔跑、打造标杆,在数字助残的路上“狂飙”。
“想靠双手实现居家增收,对残疾人来说是一大难题。”温县番田镇西南马村张旭明说,“但现在,只需打开手机,就能享受为残疾人定制的就业服务。”
温县残联积极探索“互联网+残疾人政务服务”新模式,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协同服务平台,涵盖了政策查询、技能培训、法律救助、就业服务等多元功能,不仅实现数据跑腿“步步跨前”,更让精准助残“人人可享”。
“我们致力于让数据多跑路,残疾人少跑腿。”温县残联负责人表示,“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模式,实现从‘被动供给服务’到‘主动感知服务’的转变。”
在残疾评定、残疾大学生入学补助、儿童康复救助等领域,“智慧服务平台”通过集成民政、教育、交通等部门的数据,自动匹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现补贴的免申即享,补贴款项直接打入银行账户,极大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目前,温县残联正在探索助残数字化上一路“狂飙”,逐步构建起全县残疾人事业的“一屏掌控”,确保惠残政策“一键智达”,助残执行“一贯到底”,扶残监督“一览无余”,既提高了残疾人服务的频次与覆盖率,又彰显了政府对残疾人的深切关怀和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