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
温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历经两年多的创建,
经过严格的自评、答辩、现场核查等程序,
最终通过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
成为全焦作市唯一一个。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北依太行,南滨黄河,古时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全县总面积481.3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4个街道,262个行政村,总人口46.8万人。温县位于河洛文化核心区,不仅拥有千年古县、太极拳发源地、司马故里,卜子夏出生地、院士之乡等璀璨名片,还是“四大怀药”原产地、优质小麦种子基地、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小麦单产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温麦”良种享誉全国。
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76个行政村,占地面积145.22平方公里,园内农户2.81万户,总体布局为“一核三区两带”,主导产业为优质小麦、四大怀药。近年来,温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立足五个坚持,打造五个高地,通过积极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实现了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品牌链、利益链的重构,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企业集群,形成了产业融合下的共生生态体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2020年,产业园将实现总产值159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总产值104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65.4%,创建以来累计完成社会投资36亿元。
坚持高位推进,
打造高效规范的发展高地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县长为主任的产业园管委会,以及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构建了“领导小组+管委会+投资公司”三位一体管理运营机制。二是强化资金管理。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既严格按照创建方案管理使用,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又注重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2020年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已使用5500万元,使用进度达96.5%。三是强化政策扶持。2018年以来,统筹各类扶持政策向园区集中,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5.56亿元,建立了2个总投资1.48亿元的农业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争取到10亿元的人行支农再贷款,累计提供金融贷款6.7亿元,农业保险覆盖率达65%。开辟了“归燕”创业绿色通道,2000多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
坚持全链布局,
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高地
先后邀请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专家整体规划、全链布局,形成了“科技研发+生产基地+加工园区+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一是做好特色文章。围绕“一种一药”,努力将特色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在种子产业上,以“育繁推”一体化为抓手,建成省级种子产业集群1个,“温麦”种子基地面积达45万亩,年外销小麦良种2亿公斤左右,被授予“全国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在怀药产业上,建成省级产业集群2个,全县怀药基地面积达8万亩,被授予国家级出口四大怀药质量安全示范区。二是做好产业文章。围绕食品药品,做大做强深加工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为4:1。天香面业产品产能跻身河南省小麦加工业十强;两岸集团投资18亿元,建成了大咖食品产业园,旗下的“蜜雪冰城”门店已达1.5万家。北京同仁堂投资5亿元,建立了京外首个中药配方颗粒加工基地,年处理1.3万吨中药材及5000吨中药配方颗粒;香港保和堂投资10亿元,建设了中药加工园区项目,年产怀药饮片2万吨,温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四大怀药生产加工基地。三是做好融合文章。实施“农业+”战略,建成了小麦博物馆、怀药博物馆,连续举办三届小麦种子产业博览会、十届温县铁棍山药节、两届碾馔文化节,形成了农业网红打卡点和景观路线。
坚持创新驱动,
打造技术领先的科技高地
一是突出模式创新。首创“小麦—怀药”五年轮作模式,即同一地块第一年种山药,第二年种地黄,第三年种菊花,第四年和第五年种小麦、牛膝,亩均纯收益是传统粮食生产收益的5倍。二是突出科研创新。强化院(校)地科技合作,建成了平安种业、京华食品、鑫合实业三个农业院士工作站,累计培育小麦品种25个、怀药品种2个;同时,与国家山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合作建立了全国最大最全的山药种质资源圃。三是突出工艺创新。创新了铁棍山药喷雾干燥、四大怀药无硫生产等先进技艺,开发了铁棍山药面、怀菊花面、怀药酥、山药麻花等多种小麦、怀药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四是突出装备创新。建成了智慧三农信息化中心、农业物联网中心和小麦怀药大数据系统“两中心一系统”,园内智能农机作业面积占44%以上。研发了山药种植专用打沟机、采挖机,人工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
坚持生态优先,
打造令人向往的绿色高地
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节水灌溉覆盖率达82.7%,被授予“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连年负增长,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为10.81公斤/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2%,废弃农膜实现应收尽收。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被命名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近年来,累计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22个,占全县农产品的55%,“温县铁棍山药”已集齐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三大国家级地标”,被授予河南省知名农业区域公用品牌。
坚持联农带农,
打造持续增收的富民高地
一是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探索小麦种子订单收购模式,由种业公司提供小麦种子、技术指导,加价10%进行回收,农户亩均增收120元。探索怀药规模化基地建设模式,由政府负责基建,企业负责统一管理、产品回购,农户负责生产,亩均收益达1万元。探索规模化经营引导资金模式,对实现规模种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每亩500元的标准进行入股,每年红利的6%—8%用于村内公益事业。二是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直接参与基地建设、生产服务,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全县适度规模经营率达84%以上。预计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增加9.6%,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比全县平均水平高32%左右。三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载体,打造了107个农村党建综合体,创建“四好农村路”460公里,实施了祥云镇整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60个人居环境重点示范村和产业园、环城水系、陈家沟等7个示范片区,深层次改变乡村面貌。
产业大融合,构建共生态。目前,农业园创建任务已完成100%;26个工程项目已完成25个,完成率达96%以上。未来,温县将在农业农村部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壮大主导产业;持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培育增长动能;持续促进产村融合,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区,为乡村产业振兴再添就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